索引号: 11370800670547056Y/2019-0037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太白湖新区 组配分类: 应急预案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19-07-01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19-07-01 16:53 浏览次数: 字体:[ ]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济三电力公司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调查,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厂)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规范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提高电厂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电厂全体员工和周边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1.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11.1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I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5.29修订,2016.1.1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修改);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修订)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年10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起实施;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14年修订),国办函[2014]119号;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令);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1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1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 101号);

(15)《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16)《关于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2006]9号);

(17)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

(18)《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号);

1.2.2地方法规性文件

(1)《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明电[2015]58号);

(3)《济宁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济宁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济宁市环保局地表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6)《济宁市环境保护局南四湖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7)《济宁市环境空气污染应急预案》

 (8)《济宁市环保局北湖新区分局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9)《关于将第二类水污染物严重超标和空气严重污染纳入环境安全应急管理范围的通知》(济环字[2011]134号);

(10)关于印发《济宁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济环字[2012]15号文);

(11)关于印发《关于构建济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济环字[2012]52号文);

(12)《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宁段)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通知(济环字[2012]102号);

(13)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环境空气污染应急预案》的通知(济政办字[2013]40号);

(14)关于印发《<济宁市环境空气污染应急预案>补充方案》的通知(济政字办字[2014]34号)

(15)《关于加强南水北调沿线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通知》(鲁环发(2006)79号);

(16)《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99-2006)及修改单;

(17)《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超低排放第2号修改单中表3对单机1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的要求;

(18)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济政办字[2016]40号)

(19)《关于印发《济宁市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方案》的通知(济环函[2017]20号)。

1.2.3技术文件

(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令);

(5)《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国家环境保护部征求意见稿);

(6)《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8)《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

(9)《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第二版)。

1.2.4其他有关资料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3 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济三电力公司及车间内发生的人为以及由于安全生产或意外因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危险化学品、噪音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1.4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4.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相应快速、运转高效的思路,制定和完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高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增强电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保障员工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4.2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遵循日常监管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在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加强机构之间、上下之间的协同和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坚持快速响应,果断处置。按照条块结合、分级相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迅速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避免发生此生、衍生事件,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1 企业概况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为兖矿集团煤电铝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燃用济三煤矿煤泥、混煤等低热值燃料,属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电厂坐落于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紧邻现代化矿井济三煤矿,为坑口火力发电厂。工程建设规模为2×135MW汽轮发电机组,2001年12月通过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建设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为10.79亿元,占用面积为257.78亩。公司两台机组分别于2005年7月、8月投入生产。

公司主设备选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440t/h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锅炉,汽轮机厂家为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发电机厂家为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公司为国有企业,从业人数377人。两台机组投运年发电能力16亿千瓦时,实现煤电铝整体效益。

2.2 电厂概况

2.2.1地理位置与交通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位于济宁市太白湖新区境内,北距济宁市区14km,西侧紧靠南阳湖;厂址位于济三矿区南侧,辛闸村以北,北靠矿区铁路专用线及进港公路,西与泗河港相邻,距南阳湖东岸约1.0km。

2.2.2水文气象

(1)自然地理

厂址所在区域地貌属滨湖冲积平原。地质勘探表明工场地地层以粘性土、砂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场地地处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内,砂粉土不液化,场地地基土为中软场地土,Ⅲ类建筑场地土。

(2)气象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和海洋性过渡型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5℃,年极端最高气温40.3℃,年极端最低气温-18.3℃,年平均冻结期为40天,年最大冻土深度270mm,年平均降水量为718.6mm,年最大降雨量为1263.8mm,历年雨季多集中在7、8、9月份,日最大降水量为321.9mm。

(3)水文地址

为汶泗冲洪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由于汶泗河多次迁移改道,整个山前倾斜平原古河道发育,第四系含水砂层较厚、颗粒较粗。自东北向西南第四系地层逐渐加厚、含水砂层层次增多、总厚度增大、颗粒变细。此外,隐伏于第四系松散岩层之下的中奥陶系石灰岩发育有裂隙、岩溶,为主要基岩含水层。

2.3 电厂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描述:混煤由洗煤厂经带式输送机运至电厂混煤筒仓,通过输煤皮带传输由犁式卸料器卸入电厂锅炉炉前仓内;煤泥由济三矿皮带接入至厂内皮带运输至炉前煤泥仓,暂时无法使用的落地至厂外煤泥棚,煤泥棚煤泥由铲车上至受料刮板机,经皮带运输至炉前煤泥仓。各种燃料按比例进入炉膛内进行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通过系统管路送至汽轮机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由输电线路送出;蒸汽做功后排入凝汽器冷却后再送至锅炉循环使用。锅炉烟气经石灰石炉内脱硫、SNCR脱硝和布袋除尘器除尘后,由210米烟囱排出,炉渣由底部排出经滚筒冷渣器、除渣机进入渣仓,灰由压缩空气输送至灰库。

2.3.1燃料制备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为坑口燃煤热电厂,燃料主要为济三煤矿煤泥、混煤。洗煤厂洗选后排放的煤泥经皮带输送到煤泥料仓,无法直接接入时,煤泥落地进入煤泥棚,设煤泥棚一个,可存储煤泥约10000t,由煤泥刮板机、皮带机转运至主厂房内煤泥料仓,进入电厂燃料输送系统;在该系统中经集料、输送等环节,然后通过进口煤泥泵送系统和公用煤泥泵送系统;混煤矸石燃料经皮带输送至厂内设三个燃煤筒仓(3×1500t),筒仓下口设叶轮给煤机,满足配料要求,出力可调,经细碎机破碎后送入锅炉炉前仓。

2.3.2水系统

(1)锅炉补给水系统:锅炉补给水水源采用深井水(14眼),公司正进行改造,采用济宁市截污导流中水库中水和矿井水经处理后替代地下水,预计2015年发挥效益。来水经供水管路进入生水池,再由生水泵送出,经生水加热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反渗透装置、阳离子交换器、除碳器、中间水泵、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送往汽机除氧器。利用加氨装置调整给水PH值,使其控制在9.0~9.5之间,每小时约需补水约38立方米。

(2)循环供水系统:循环水补水采用地下水、矿井水、矿处理中水和济宁市城市中水,冷却塔中的冷却水经循环管道进入吸水池,并通过循环水泵送往汽机凝汽器,冷却水吸收在汽轮机内做完功的蒸汽的汽化潜热,变成具有一定热量的热水。热水经循环水管道被送入冷却塔中央竖井,由中央竖井送到塔上主水槽中,再由配水槽进入塑料喷咀,最后经填料落入蓄水池,完成冷却过程。冷却后的冷却水经循环管道再一次对凝汽器进行冷却,达以循环使用的目的。

(3)化学水处理:采用反渗透装置加二级除盐系统工艺。由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装置、一级除盐及混床等主要设备组成,采用并联母管制连接,控制方式采用过程控制。预处理系统正常设计出力为152.5t/h,最大出力为183.3t/h。系统正常出力为65t/h,最大出力104t/h。

2.3.3锅炉运行工艺流程

(1)固体燃料的燃烧

炉前仓燃料经皮带给煤机和刮板给煤机(煤泥直接运送)送往锅炉燃烧,将锅炉给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

烟气在锅炉内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以不同的方式传给各种受热面。再经水平烟道进入尾部烟道,最后从锅炉中排出。排出的烟气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由引风机引入高210m、出口内径5m的烟囱排放。

(2)除灰渣工艺流程

本系统采用干法灰渣分除方式,炉渣经滚筒冷渣器冷却后经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送至渣仓,装车外运;除尘器排出的干灰经气力输送系统直接输送到密封的灰库,装车外销到水泥厂综合利用。

(3) 汽水工艺流程

除盐水送往除氧器,并经除氧器除氧,除氧后的除盐水通过锅炉给水泵送入省煤器预热,然后进入锅炉加热蒸发成饱和蒸汽,再进入过热器变成高压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汽轮机排汽进入凝汽器冷凝成水经除氧器除氧后,由给水泵送回锅炉,冷凝器的冷却水由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

主蒸汽系统:锅炉所产饱和蒸汽经一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之后成为过热蒸汽,重新进入汽轮机做功,第一、二级,三级,四、五、六、七级抽汽分别给高压加热器、除氧器和低压加热器供汽,第三级抽汽除供给除氧器外,部分通过供热管道向济三矿供热。剩余乏汽通过凝汽器凝结成凝结水,进入锅炉再循环使用。

给水系统:除氧加热后的水自除氧水箱引出接至低压给水母管,由母管引出二根管分别接二台电动给水泵进口,经水泵加压后接入高压给水母管,然后进入汽轮机的高压加热器,加热至241℃,送入锅炉。给水泵入口侧低压给水母管以及主给水母管均为单母管制。

凝结水系统:汽轮机中做功后的乏汽经冷凝器变成凝结水,由凝结水泵加压后进入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加热至145℃左右进入除氧器。由于汽水损失和排污的存在以及部分外供蒸汽没有回水,需不断补充化学除盐水,自化水车间来的化学除盐水一路直接进入冷凝器,一路进入除盐水箱,再通过上水泵进入除氧器,以满足运行补充水需要。

疏水系统:汽机本体及主、再热蒸汽管道、各级抽汽管道及其阀门的疏水接至汽机本体疏水膨胀箱,经扩容后进入冷凝器,汽封加热器的疏水直接接至冷凝器,低压加热器疏水通过疏水泵重新进入凝结水母管,水位高时通过危急疏水管进入冷凝器。高压加热器疏水接至除氧器,水位高时通过危急疏水管进入高加疏水扩容器,扩容后进入冷凝器。高压锅炉本体的疏水,如过热器、再热器、减温器疏水、省煤器放水等均入疏水母管,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扩容凝结后排入工业废水管网,最终进入济三矿污水处理厂。

2.3.4电气系统

交流电系统:由发变组、高备变进线、高厂变、220kV母线、6kV母线、低厂变、400V母线及相关的车间盘组成,有220kV、13.8kV、6kV、400V四个电压等级;其中220kV、400V 为大电流接地系统;13.8kV、6kV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发变组系统:#1、#2机组均采用发变组单元制接线方式。发电机出口端电压13.8kV,经主变升压后,通过SF6开关接至220kV母线;高厂变引接自发电机出口端,供厂用电。

厂用电系统:6kV 段母线由高厂变供电。发电机出口经 高厂变、由13.8kV降压至6.3kV,分为A、B两个分支分别接至6kV 段母线,接带机组厂用电负荷及电厂公用负荷。#01高备变作为6kV母线的备用电源,正常处于联动备用状态。由220kV母线经刀闸、开关接到#01高备变,降压至6.3kV,经高备变低压侧隔离手车接至6kV备用段母线,经6kV段备用电源开关可向该工作段母线供电。

220kV系统:220kV系统为大电流接地系统。220kV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为:#1主变1-D10、1-D20中性点接地刀闸或#2主变2-D10、2-D20中性点接地刀闸接地,#01高备变高压侧中性点接地。接地方式的倒换操作,应按调度运行方式执行。220kV系统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正常情况下,220kV I母线、II母线并列运行,母联200开关在“合闸”位置。正常情况下,#1主变、鱼澳线运行在220kV I母线;#2主变、#01高备变、接澳线运行在220kV II母线。其中,#01高备变可根据方式需要倒换母线,单台机组运行时,#01高备变与运行机组运行在不同的母线上。

直流系统:220V直流系统是继电保护、控制、合闸、事故照明、汽机直流油泵及UPS系统直流电源。直流系统由2组蓄电池、2组整流器组成,直流母线为两段单母线接线方式。正常运行时,母联开关断开,各母线段的充电装置经直流母线对蓄电池充电,同时提供经常负荷电流,蓄电池的浮充或均充电压即为直流母线正常的输出电压。

2.4 电厂环保设施情况

2.4.1石灰石炉内喷钙脱硫系统

每台锅炉建设了两套石灰石输送系统,做到一用一备,联锁运行。石灰石输送采用ROOTFEED系统,每套系统运行程序如下:石灰石粉通过输送罐车打入石灰石粉仓,粉仓内石灰石下行进入收料泵,收料泵灌满后经过压力平衡,打开落料泵圆顶阀,石灰石进入落料泵,继续下行至螺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拨料进入石灰石输送管道,采用压风经过管道通过浓相输送方式将石灰石送入炉膛。炉前炉后各四点喷入,入炉点位于下二次风口。螺旋给料机运行频率通过变频器进行调节,满足不同工况下物料输送要求。系统采用DCS控制,并自主研发了脱硫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投入、自动计量、自动记录”的脱硫“三自动”,通过国家环保部2012年减排现场核查。2014年3月,炉内脱硫系统改造通过济宁市环境监测站的验收监测。

2.4.2超低排放系统

2017年投资8051万元,采用“炉后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COA”工艺对两台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达到SO2<35mg/m3、NOX<100mg/m3、烟尘<5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工程于2017年10月12日通过山东省环保厅现场验收。

2.4.3SNCR脱硝系统

脱硝系统于2014年12月建成,2017年进行了提效改造,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采用10%的工业氨水作为还原剂,实现NOX超低排放控制。SNCR系统2017年10月12日随超低排放系统一同通过验收。

2.4.4输灰系统

采用气力输灰系统,将除尘器收集的粉煤灰输送至灰库,运送至水泥厂作为生产原料,使电厂生产后的废弃物得到再利用,提高粉煤灰的附加值,替代其他资源材料。

2.4.5烟气在线监测系统

电厂2005年投产后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为了满足超低监测要求,2017年7月更换为雪迪龙公司生产的SCS-900型烟气在线监测系统,8月通过专家组验收,现委托第三方运营公司山东公用同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维护管理。

2.4.6设备噪声及治理系统

电厂主要噪声源有:锅炉排汽、汽轮机、水泵及各类风机等。噪声防止采用综合治理的原则,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在主要声源设备上加装消音、隔音装置。汽轮机、发电机外加罩壳,内衬吸声材料。引风机、空压机的入口设有消音器。锅炉PCV阀排汽口装设高消音器。汽机、锅炉、碎煤机、循环水泵等大型设备采用独立的基础,以减轻共振引起的噪声。厂界噪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5 电厂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敏感点

电厂厂址位于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境内,厂区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厂区2k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及风景旅游等特殊环境保护目标。500m范围内无影剧院、体育场馆等设施;没有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厂区南侧1KM处有辛闸村,可能对水体、大气造成污染,电厂对污染事故进行应急告知,与村委建立应急联系,在水体污染时进行村民用水检测,大气污染时设立监测点检测,必要时组织疏散。

 

环境要素

名称

方位

距离(m)

联系人

职务

联系电话

地表水

幸福河

W

1500

周边敏感目标

新闸村

S

350

高丽

村委委员

13563704848

周边企业

济三煤矿

N

65

裴计田

副矿长

13853758756

 

 

 

 

 

 

 

 

 

 

 

 

 

 

 

 

 

 

 

 

 

3 境风险源分析

3.1 因素识别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应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等,本厂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生产装置、环保设施及生产过程中的突发环境事件。

3.1.1物质风险识别

1、环境风险物质

公司在生产、贮存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突发环境风险物质为盐酸(30%)、硫酸(92.5%)、 液碱(30%)、 氨水(<10%)、亚氯酸钠(25%)、 柴油等。 根据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18) 附录A中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进行突发环境风险物质识别。附录中指出,油类物质临界量为2500t,柴油在厂区的储存量为1OOt,剧毒化学物质临界量5吨,有毒化学物质临界量50吨。剧毒化学物质是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附录1-C“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鉴定为剧毒的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是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鉴定为高毒、中等毒或低毒的物质。

表3.1-1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急性毒性分析标准

毒性指标

剧毒

高度

中等毒

低毒

经口LD50(mg/kg)

<5

5~

50~

>500

吸入LC50(mg/kg)

<20

20~

200~

>2000

经皮LD50(mg/kg)

<20

20~

200~

>2000

表3.1-2厂区环境风险物质毒性鉴定

名称

毒性

易燃、爆炸性

性质

毒性毒理

硫酸

中等毒性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和塑料、橡胶及涂料

LD50:2140mg/kg(大鼠经口)

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氨水(10%)

中等毒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液碱

中等毒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LD50:273mg/kg(大鼠经口)

亚氯酸钠

中等毒性

有强氧化性。遇酸、酸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即起猛烈爆炸,须注意安全。

LD50:165mg/kg(大鼠经口)

LD50:350mg/kg(小鼠经口)

盐酸

低毒

遇水大量放热,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根据上表及物质的性质一览表,盐酸(30%)、硫酸(92.5%)、液碱(30%)、氨水(<10%)、亚氯酸钠(25%)为有毒物质,临界量为50吨。

表3.3-3厂区环境风险物质的贮存量及监界量一览表

物质名称

临界量(t)

厂区贮存量(t)

储存方式

1

柴油

2500

490

300m3储罐2个

2

硫酸

50

90

50m3储罐1个

3

盐酸

50

23

10m3储罐2个

4

液碱

50

26

10m3储罐2个

5

氨水

50

144

150m3储罐1个

6

亚氯酸钠

50

96

40m3储罐2个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Q值为环境风险物质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当Q<1时,以Q0表示,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Q<10, 10≤Q<100,Q≥100。

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Q值计算情况如下:

Q=q1/Q1+q2/Q2+……+qn/Qn=490/2500+(90+23+26+144+96)/50=7.8。

厂区环境风险物质Q值为7.8,处于1≤Q<10范围内。

2、危险物质

厂区涉及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火力发电厂所有转动设备的润滑油经过长时间运转使油的品质变差,生产人员利用机组检修期间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废矿物油为危险废物,危废代码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具体情况见下表。

工序

名称

年产生量

厂区储存数量

包装方式

储存地点

危废产生情况

废矿物油

1.5t/a

1.8t

桶装

危废库

 

3.1.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噪声

(1)废气:主要是锅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SO2NOX烟尘。电厂烟尘改造采用布袋除尘控制措施,除尘效率在99.9%以上;SO2采用石灰石炉内喷钙脱硫和炉后干法脱硫工艺,脱硝采用低氮燃烧和SNCR工艺,均能达到《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664-2013)超低排放第2号修改单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导致上传数据异常,运行人员无法正确判断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脱硫系统故障、锅炉燃烧异常,导致锅炉烟气SO2超标,主要发生在石灰石系统、超低排放系统、锅炉燃烧系统;除尘系统故障,致锅炉烟气含尘超标,主要发生于除尘系统;脱硝系统故障,致锅炉烟气NOX超标,主要发生于脱硝系统;输灰系统故障,输送、储存锅炉粉煤灰的设备损坏,粉煤灰泄漏,主要发生在输灰管路沿线和灰库。

(2)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锅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炉渣、炉灰。炉渣经冷渣器、除渣机运至渣仓,再由汽车运至综合利用单位;粉煤灰经除尘器除下后由气力输灰系统至灰库,由车辆外运全部综合利用,厂区南门装有洗车台和喷淋装置,杜绝了二次扬尘。

(3)废水:主要是锅炉排污、冷却系统、化学生产产生的废水及生活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是化水车间、锅炉排污、循环系统、冷却系统产生的废水,生产废水全部泵送至济三煤矿处理站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排入济三煤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后回用。

(4)噪声:电厂噪声主要是设备噪声,采用隔声、消音、减震等多种措施可有效控制生产中的噪声污染。对空压机、振动筛、破碎机等强噪声设备利用墙体隔离,安装隔声门窗、换气消声器,形成小的隔声间。鼓风机、引风机、真空泵的进出气口加消声器。通过以上措施,生产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发生在电厂锅炉、汽轮机等设备出现大量排汽时造成噪声超标,当锅炉压力超过规定值需大量排汽、启动锅炉时不合格蒸汽外排、启动汽动泵、抽汽安全阀动作时、停机打开真空破坏门、锅炉大修后吹管时,均会造成噪声超标排放。

根据电厂生产工艺流程,本预案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厂区发生环境突发事件,主要有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导致上传数据异常;脱硫系统故障造成锅炉烟气SO2超标排放;危险品泄露、废水事故排放、噪声异常排放故障等。

(5)灰库:满库或垮塌时,灰库内粉煤灰大量溢出,淹没附近设施并造成严重扬尘污染,对附近空气、水体造成污染。

3.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3.2.1厂区环境风险源的种类、分布及事故类型分析

本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及贮存场所的危险源及其分布、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具体见表3.2-1所示。

表3.2-1危险源种类及分布、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分类

主要危险源

主要危险源分布点

形成环境事件原因

事件类型

环境影响

环境风险物质

盐酸(30%)

化验楼

水处理系统

泄露、挥发

水质

土壤

环境空气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硫酸(92.5%)

加药系统

泄露、处理设施故障

水质

土壤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氨水(<10%)

脱硝系统

泄露、挥发

水质

土壤

环境空气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柴油

油泵房

泄露、火灾

水质

土壤

环境空气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液碱(30%)

储罐区

泄露

水质

土壤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亚氯酸钠(25%)

储罐区

泄露

水质

土壤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生产工序及设施

锅炉

锅炉房

废气处理设施失效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罐体、管道

生产区罐区

泄露

水质

土壤

环境空气

水体水质超标

土壤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各物质的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具体见附件 3。

3.3 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3.1环境风险物质泄漏的后果分析

公司有硫酸储罐1个,盐酸储罐2个,液碱储罐2个,氨水储罐1个,柴油储罐2个,亚氯酸钠储罐2个,罐区情况一览表如下所示:

表3.3-1罐区情况一览表

化学物名称

硫酸(92.5%)

盐酸(30%)

液碱(30%)

氨水(<10%)

柴油

亚氯酸钠(25%)

容器类型

容器容积(m3

50

10

10

150

300

40

罐高(m)

3.024

2.016

2.016

6

6

4

罐直径(m)

3.024

2.016

2.016

5.6

8

3.57

存量(t)

45

12

13

144

245

48

罐压力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储存方式

罐装

罐装

罐装

罐装

罐装

罐装

储罐个数

1

2

2

1

2

2

围堰尺寸(m)

18×15×0.35

12.4×10×0.4

12.4×10×0.4

22.5×12×1.5

38×19×1.5

COA间

1、环境风险物质的泄漏

泄漏速率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F.1.1液体泄漏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0—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取0.65;

A—泄漏口面积,0.001m2(按直径4cm);

ρ—泄漏液体密度,kg/m3;

P—容器内介质压力,101325Pa;

P0—环境压力,101325Pa;

g-重力加速度,9.8m/s2;

h—泄漏口之上液位高度。

假定本项目在lOmin之后处理事故泄漏物质完毕,即事故持续时间为lOmin,则本项目风险物质在常温下为液体,按照公式计算出泄漏的主要源强见表3.3-2。

表3.3-2 泄露源项强度一览表

符号

含义

单位

数值

柴油

盐酸

氨水

液碱

硫酸

亚氯酸钠

Cd

液体泄漏系数

无量纲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A

泄漏口面积

m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ρ

泄漏液体密度

kg/m3

0.83×103

1.15×103

0.96×103

1.3×103

1.83×103

1.2×103

P

容器内介质压力

Pa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P0

环境压力

Pa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常压

g

重力加速度

m/s2

9.8

9.8

9.8

9.8

9.8

9.8

h

泄漏口之上液位高度

m

1.5

1.5

1.5

1.5

1.5

1.5

Q

液体泄漏速度

kg/s

2.93

4.05

3.38

4.6

6.45

4.23

泄漏时间

s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泄漏量

t

1.758

2.43

2.028

2.76

3.87

2.538

由于氨水、盐酸常温下为液态,并具有挥发性。因此,当储罐发生泄漏时泄漏的物质将在储罐围堰内形成液池。其蒸发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 HJ/T 169-2004)附录A中推荐的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kg/s;

a,n—大气稳定度系数,a取5.285×10-3,n取0.3;

p—液体表面蒸气压,13.33kPa;

R—气体常数,8.314J/mol·k;

T0—环境温度,286.6k;

u—风速,m/s;

r—液池半径。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漏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漏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围堰时,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氨水储罐围堰区尺寸22.5m×12m,最大等效半径为9.3m,盐酸储罐围堰区尺寸12.4m×10m,最大等效半径为6.3m。

氨的蒸发速率0.058kg/s,氯化氢的蒸发速率0.06kg/s。泄漏后的液体根据虚拟点源多烟团模式预测。

采取多烟团模式进行预测,风速采用平均风速计算,其结果具体见表3.3-3。

表3.3-3 泄漏事故发生后果分析一览表

稳定度

B

C

D

E

F

风速2.2m/s

最大落地浓度(mg/m3

1064

3100

6080

24.89

31951

最大浓度出现距离(m)

14.5

14

11.8

8.1

8.2

半致死浓度范围(m)

/

17.6

24.8

36.8

44.7

短时间接触容许范围(m)

112.1

186.6

270.5

263.7

265.6

氯化氢

风速2.2m/s

最大落地浓度(mg/m3

1321

4029

8165

34119

45613

最大浓度出现距离(m)

14.5

14

11.7

8.1

8.2

半致死浓度范围(m)

/

/

13.8

18.4

26

短时间接触容许范围(m)

172.5

289.2

349.9

275.6

275.1

 

表4.2-5公司环境风险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浓度意义

物质名称

半致死浓度

短时间容许接触限值

1390mg/m3

30mg/m3

氯化氢

3124mg/m3

7.5mg/m3

本次定义地面浓度大于LC50范围内为伤害区域,作为紧急撤离半径,地面浓度大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健康影响区域,即事故应急处理区域。

    从表4.2-4可知,大气稳定度不同的情况下,氨泄漏情况下设置预处理半径最大为266米,应急撤离半径最大为45米;氯化氢泄漏情况下设置预处理半径最大为350米,应急撤离半径最大为26米;一旦发生泄漏,应对其范围内的人群进行转移和防护。

发生泄漏时,泄漏的硫酸、液碱、盐酸、柴油将限制在储罐周围的围堰内,亚氯酸钠限制在COA间事故水池内,可以将泄漏的物料围住进行下一步处理。柴油为可燃物质,泄漏后易发生火灾。所以泄漏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同时采取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态发展,确定事故涉及区域的范围、人员疏散和撤离地点、路线等。

盐酸罐区有10m3的盐酸储罐两个,液碱罐区有10m3的液碱储罐两个,罐区底部设置有中和池,一旦发生泄漏,泄漏的化学品可通过罐区底部的沟槽进入中和池。

硫酸有一个50m3的储罐,按最坏情况下,一旦发生泄漏,共泄漏90t(约合50m3),罐区周围围堰体积94m3 (18m×15m×0.35m),能将泄漏硫酸及时围住。本厂区硫酸用于凉水塔,泄漏的硫酸可用专用泵直接抽往凉水塔。

氨水储罐位于脱硝系统,按最坏情况下,一旦发生泄漏,共泄漏144t(约合150m3),周围围堰体积405m3 (22.5m×12m×1.5m)能将泄漏氨水及时围住。随后可将泄漏的废液由泵打入滤液池进入锅炉使用。

3.3.2尾气处理设施故障产生的事故后果分析

企业总装机容量2×135MW,配备2×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若出现污染治理设施故障停运或效率下降,可能造成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对当地空气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对周围人群造成身体伤害及对地表水、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

3.3.3柴油火灾的后果分析

(1)事故源项分析

厂区柴油有发生火灾的风险。本次事故源项分析重点分析罐区柴油泄漏后发生火灾的后果。若发生泄漏,遇到明火或高温可发生燃烧,形成热辐射及浓烟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火灾事故引起的后果

以单个柴油罐泄漏10分钟后的泄漏液(0.72t)发生燃烧计算燃烧形成热辐射造成的损害结果,通过环境风险评价系统RiskSystem中的池火模型预测软件预测出的池火事故伤害结果见表4.2-1。

表4.2-1柴油发生火灾热辐射强度与伤害/破坏的关系表

序号

对人的伤害

入射通量/(W/m2

破坏半径(m)

1

死亡

1947.6

/

2

二度烧伤

1289.9

/

3

一度烧伤

566.8

/

4

财产损失

25440.3

/

(3)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存在热辐射死亡半径及烧伤半径。该影响范围在围堰边界内,受影响的主要为厂区员工。

(4)火灾爆炸次生环境危害

当上述物质发生火灾后,将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燃烧产物会在空气中滞留,或是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大气中直接扩散,给大气造成污染,导致空气质量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要求。

②火灾放出的热量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火灾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火灾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形式向周围散发,对人体、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物理危害。

③一旦发生火灾,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大气中滞留,遇到降雨天气,则会随降雨落入土壤,污染草木。同时在火灾中生成的二氧化硫等物质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它可使土壤呈酸性,给农作物带来不利影响。

④火灾过程中消防产生的废水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进入外环境,对附近水环境造成污染。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危害。同时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疏散群众。从而减少火灾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3.3.4在线监控系统设施故障产生的事故后果分析

在线监控系统设施故障,导致在线监控设施上传数据出现异常无法正确掌握烟气、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包括:数采仪故障导致检测数据无法上传;烟气采样、冷却、除水部件故障,系统无法完成烟气分析或系统报警停运;烟气分析仪故障,无法检测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或检测数据严重失真,导致在线监控设施上传数据出现异常,DCS传输模块故障,造成数据无法上传至DCS系统,氧传感器故障,导致氧量异常等。

4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应急组织体系

为有效实施应急救援,成立电厂环境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在上级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厂环境应急工作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4.2 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4.2.1应急领导小组

电厂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电厂应急管理工作。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单位:安全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党群综合部、检修车间、生产服务中心、运行车间、燃运车间。

其主要职责:

(1)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协调救援器材和装备。

(2)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排险、减害工作。

(3)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处置具体排险减害方案、措施以及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4)接受政府、上级的指令和调动,指挥、调度电厂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救援。

(5)负责环境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的通报。

(6)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

4.2.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技术部,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日常业务、组织协调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其主要职责:

(1)负责承办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接受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3)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指挥、协调做好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联系环境监测部门开展现场应急监测工作;

(4)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示,迅速派出事件调查取证和监测先行队伍,根据反馈的信息确定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

5)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拟定不同类型事件的具体处理措施,指导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预案演练。

6)负责突发环境事事件调查处理的信息传递、组织协调、督察督办和相关保障工作。

4.3 现场指挥机构及职责

4.3.1应急救援指挥部

设立电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生产副经理(第一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副经理担任。总指挥因故不能行使职责时,由第一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成员单位有:安全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党群综合部、检修车间、生产服务中心、运行车间、燃运车间。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和外部救援队伍的协调。

(2)组建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员、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

(3)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保卫和救援物资、善后处理等。

(4)指导现场救援。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

4.3.2指挥机构职责

(1)总指挥职责

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指挥和组织协调应急行动期间各救援小组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批准向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和对外信息发布。

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继续发展,超出电厂处置能力时,向电铝分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地方政府应急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2)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协调生产的恢复,提出预案终止的建议。

(3)成员单位职责

在电厂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安全生产技术部:组织电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参与应急预案演练;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应急预案演练,指导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向电厂、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应急预案演练;指导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协调应急物资及时到达现场;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负责应急过程的环境监测、参与制定环境污染处置措施的研究制定。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应急预案演练;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计划编制;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生产服务中心:负责救援车辆的调配、人员救护、卫生防疫和应急人员的后勤服务,负责协助指挥部协调地方关系。

党群综合部:参与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事故后协助指挥部协调电铝分公司和地方救援力量;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参与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和赔偿等善后工作。

经营管理部:负责赔偿、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计划和及时拨付,确保救援资金及时到位。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负责合同管理、法律事务处理。

检修中心、运行车间:负责建立现场电力应急抢险队伍,发生供电事故时,在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⑥运行车间、燃运车间: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上报的事件信息,及时报告电厂、公司和上级领导;调度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

4.4 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分工

指挥部下设十个应急救援小组:

现场指挥组。由生产副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和安全生产技术部、检修车间、运行车间、燃运车间主要负责人组成。

职责:实施电厂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对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及时处理突发灾变。负责抢险救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合理调配救援队伍,指导救援队伍按照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应急处置、抢险救灾;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议;为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可组织协调另九个救援小组工作。

抢险救灾组: 由分管机电副经理任组长,各中心、车间建立本部门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电厂发供电系统事故应急抢险。其他单位发生事故时,各抢险队伍接到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参加抢险。

    职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及时报告和处理突发灾变。

技术专家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部、事故部门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职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对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指导救援队伍按照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应急处置、抢险救灾,解决应急抢险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议;为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救护组:由电厂分管经营副经理任组长,党群综合部、生产服务中心、事故部门负责人组成。

职责: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受伤人员转送和卫生防疫工作。

⑤警戒保卫组:由电厂分管保卫副经理任组长,生产服务中心、党群综合部、安全生产技术部和事故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

    职责:负责人员疏散、戒严、救护队伍引导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必要时经指挥部批准,向兖矿电铝分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及上级公安部门提出支援申请。

境监测组:由电厂总工程师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部的环保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并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仪器。

     职责:主要负责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环境污染程度的监测,了解事故危害范围,协助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协助抢险队疏散和保护人员。

后勤保障组:由电厂分管机电副经理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部、党群综合部、经营管理部和事故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

    职责:负责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保障应急通讯畅通、电力供应可靠;各项抢险费用的计划和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应急过程的环境检测和环境污染处置措施实施;应急救援的地企关系协调;住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善后处理组:由电厂分管经营副经理任组长,经营管理部、党群综合部等部门和事故部门分管负责人、相应部门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工伤保险、理赔善后工作。

    ⑨事故调查组:由电厂生产副经理和总工程师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部、事故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应部门人员、有关技术专家等组成。

职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处理意见对相关责任进行责任追究。

信息发布组:由电厂分管机电副经理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部、党群综合部及事故部门分管负责人、相应部门负责人、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信息发布工作,根据指挥部指示,及时与电铝公司、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联系,协助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负责事故报告起草工作

事故超出电厂处置能力时,电厂应急指挥部应向兖矿电铝分公司请求支援,在兖矿电铝分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后,电厂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下属各抢险救援小组按照“归口”原则,立即归属兖矿电铝分公司各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服从其调配。

5 预防与预警机制

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电厂环境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预防监督和管理工作,并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险程度,及时向上一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部门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5.1 防机制

5.1.1应急准备措施

(1)严格执行电厂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环保部门。

(2)安装有烟气在线监控设施,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异常。

(3)集控室作为应急指挥平台,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可以及时了解突发环境事故现场基本情况,指挥事件现场处理。

(4)抢险抢修组配备应急专用装备、现场取证 器材、个人防护装备等;环境监测组配备有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药品,个人防护装备等。所有应急装备均定期检查,专人负责,保持正常状态,保证随时可用。

(5)电厂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预案。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装备落实、人员落实”。

5.1.2预防措施

1)各车间、室必须认真贯彻环保部门和公司有关规定和排放标准,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加强灰库安全管理,对危及灰库安全的缺陷、隐患及时处理和加固。对放灰场所,必须做好防尘工作。

3)对输灰管道进行定期检查,要特别注意弯头、焊口、法兰接头以及各支撑装置的状况,防止管道破损事故的发生。输灰管道泄漏时应及时停运,以防蔓延形成污染事故。

4)加强除尘器、脱硫脱硝系统岗位技能培训,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除尘器、脱硫脱硝系统运行效率。

5)化学品化验、使用、运输、储存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化学品保管制度,化学品运行人员每天应按巡回检查路线和巡回检查内容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加强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缺陷,即早处理,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6)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预案,并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

7)对环保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5.2 预警机制

5.2.1预警分级指标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 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5.2.2预警行动

(1)现场人员发现危险源异常时需立即进入预警状态,立即汇报值长,值长通过对讲机、手机、固定电话等向电厂值班领导和安全生产技术部汇报,并向电铝公司调度室汇报。

(2)值长不管以任何方式接到预警报警后,立即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报告电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所有成员;并提出处置、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的建议。电厂值班领导或总经理根据预警条件的紧迫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接到预警报告,指令各成员应急处置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立即开展应急调查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属于暂时不会造成事故的,对具有安全隐患的地点、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标示,提醒注意和警惕;在作业地点设立警示牌板,将事故隐患及其危险性,可能造成的危害和主要防范措施告知从业人员;有关单位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

进入预警状态后,电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监测,随时掌握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5.3 信息报告与处理

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要第一时间汇报值长,值长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电厂值班领导、及安全生产技术部报告并进行前期处置,避免事故扩大。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5.3.1信息报告与通知

(一)环境污染事件接警电话为值长值班电话:厂内电话6800/6888;外部电话2628995/2628900;内部调度通信电话15376500696/8696。

当发现紧急情况,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当班值长,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担负起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预案,直至电厂应急总指挥到达电厂应急指挥部并交接完毕有关事宜后,由电厂应急总指挥进行指挥。值长不管以任何方式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报告电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所有成员,并提出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妥善前处置的建议。电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立即指令各应急处置小组进入应急状态。

(二)信息报告后的处置办法

(1)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②事故的原因、性质、范围、污染物名称、受污染对象、污染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告地点、联系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一旦紧急情况判定为环境污染事件,值班领导立即担负起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直至电厂应急总指挥到达电厂应急指挥部并交接完毕有关事宜后,由电厂应急总指挥进行指挥。 

(3)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负责救援工作,并随时将现场情况向指挥部领导报告。

    (4)紧急情况下,电厂值班人员有权按预案要求先处置后汇报。

    (5)发生突发事件时,单位职工首先控制危害源,避免事件扩大, 并进行自救和互救。涉及影响社会的环境事件要及时报告太白湖新区环保局、太白湖新区管委会等部门,争取社会援助。

5.3.2信息上报

一)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终报)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终报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1)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初报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2)续报。在查清突发环境事件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续报要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并报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3)终报。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各等级突发环境事件必须上报终报。终报要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问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当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是否需要社会救援。如果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社会援助,应急指挥部当及时用电话通知太白湖新区安监局和太白湖新区环保局、济宁市市安监局、济宁市市环保局应急办,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社会救援。

二)事件信息上报

(1)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达到电厂一、二级应急响应级别的紧急情况,由值长在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向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报告;当发生达到电厂三级应急响应级别的紧急情况时,在10分钟内向济三电力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报告。事故应急结束后,在24小时内将事故应急工作情况总结后向济三电力有限公司汇报。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党群综合部负责向上级或政府部门报告。

(2)对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二级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值长或值班领导、电厂负责人汇报,值班领导或电厂负责人立即向电铝公司调度室、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汇报。

    (3)事故初期采用电话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类型、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环境影响面积及程度、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4)在初报的基础上核实有关确切数据,立即写出事故书面报告,2小时之内报告报公司调度室、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报告主要内容有: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时间。

(5)总指挥接到事件报告后,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事故超出电厂应急救援能力,影响周边环境时,由电厂应急救援指挥部向电铝分公司提出支援申请,启动一级响应程序,并由公司第一时间内向集团公司及太白湖新区环保局进行上报。并在1小时内向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环保局、济宁市安监部门报告。报告事件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单位概况;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情况紧急时,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济宁市环保局、济宁市安监局报告。

    (6) 如果厂内突发环境事件初步认定为一般(IV级)或者较大( III级)时,太白湖新区环保局应当在4小时内向济宁市环保局报告。

    (7)如果厂内突发环境事件初步认定为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 I级)时,济宁市环保局应当在两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一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

5.3.3事故上报部门和联系电话

(1)上报部门

电铝公司调度室:     0537-5393442  386309

电铝公司生产技术部: 0537-5393440

兖矿集团机电环保部: 0537-5380215

兖矿集团调度室:     0537-5383150、5382022

太白湖新区安监局:   0537-2169959 13853738989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   0537-2296299

济宁市安监局:       0537-2907619

济宁环保局应急办:   0537-2316955

(2)联系沟通部门

火警电话: 119

急救中心: 120

公安指挥中心: 110

交通事故: 112

(3)矿区周边敏感点联系电话:

新闸村村主任:13153726666

济三煤矿调度室:2628081、2381027

5.3.4 信息传递

事件发生后,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请示并立刻传达指令,通过电话或派遣专人的方式,按照指令迅速通知电厂内部的其他职能部门;当所发生事件影响到其他单位及周边企业或村庄时,电厂救援指挥部及时通过电话和请求“110”支援的方式对事件情况向周边企业和村庄发布。并由指挥部责成行政部门协作“110做好舆论信息沟通工作,然后逐级向上级传递信息。

6 应急响应与处置

6.1 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可控程度、救援难度、影响范围和各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级由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级由电厂启动应急预案,级由车间、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如果事件扩大,超出电厂应急救援能力时,应急指挥部应本着控制事件发展,将损失降至最低的原则,由电厂应急救援指挥部向电铝分公司提出支援申请,请求启动电铝分公司应急预案,向太白湖新区环保局报告并请求社会援助,太白湖新区环保局根据报告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更高一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响应级别分成如下三级:

级: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10(不含10万元)万元以下的;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超出电厂处置能力、需要上级公司协调处理的的环境突发事件。

级: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5万元(不含5万元)以下的;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超出车间、中心处置能力的,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环境突发事件。

三级: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车间、中心能够处置的事故、事件。

级状态下,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政府有关部门、上级管理部门或其他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请求支援;并根据应急预案或外部的有关指示采取先期应急措施。在级状态下,需要调度专业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向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报警。在级应急状态下,可完全依靠值、中心自身应急能力处理。

6.2 应急响应程序

6.2.1响应程序

现场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班组、车间应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立即报告车间、值班领导。

本预案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

(1)发现人员立即向电厂值长报告事故情况,值班人员、值长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向电厂指挥部领导汇报,指挥部领导到位后,指挥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2)根据事故类别、灾害情况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6.2.2级响应程序

现场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可能发展、后果可能扩大的,或超出现场应急救援控制能力的,达到级响应标准时,启动本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电厂值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电厂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成员部门负责人到本电厂应急救援指挥部集中。

(2)现场应急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第一副总指挥)决定启动本预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成立,领导、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现场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研究、制定抢险救援方案,现场救援指挥部成员根据指挥部命令和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协调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工作。

(5)在事故的应急救援中,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安设专人,记录事故抢险方案及执行情况,监测监控事故发展态势,以便提前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

6.2.3级响应程序

现场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可能发展、后果可能扩大的,或超出电厂应急救援控制能力的,达到级响应标准时,启动本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值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成员部门负责人到集控室集中。

(2)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第一副总指挥)决定启动本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成立,领导、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研究、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指挥部成员根据指挥部命令和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协调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工作。

(5)在事故的应急救援中,应急救援指挥部安设专人,记录事故抢险方案及执行情况,监测监控事故发展态势,以便提前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6.2.4扩大响应

事故超出公司处置能力时,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向电铝分公司提出支援申请,请求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

6.3 与区域联动 

电厂设立环境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环境应急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做好事件报警、报告、通报情况和太白湖新区工作人员的安置工作;

    (2)负责处置、治安、警戒、疏散人员和联络通讯工作的指挥;

(3)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和生活必需品的组织;

    (4)加强公共宣传,有重点的将突发环境事件安全教育、防护知识宣传等内容纳入宣教工作当中;

    (5)有效配合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的应急演习;

    (6)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及时与与太白湖新区环保、安监部门联系。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太白湖新区环保局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及处置工作。当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根据济宁市应急响应程序,市政府、镇政府管理人员应组织人员通知相关企业、村民等迅速采取防范措施或按照规定程序、沿既定路线实施撤离等。当因其他单位环保问题市、区启动应急程序时,企业按要求落实应急响应。

6.4 应急事件处置 

6.4.1应急事件处置方案

根据可能突发环境事件等风险源的性质、环境影响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

(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

(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环境应急监测;

(5)可能受环境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 施和个人防护方法;

(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6.4.2现场急救 

发生严重泄漏时,现场人员应分头采取以下措施,按报送程序向有关部门领导报告;通知停止周围一切可能危及安全的动火、产生火花的作业,消除一切火源;通知附近无关人员迅速离开现场,严禁闲人进入毒区等。进行现场急救的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抢救时必须分组有序进行, 不能慌乱。

    (2)救护者应做好自身防护——戴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后,从上风向快速进入事故现场。进入事故现场后必须简单了解事故情况及引起伤害的物料,清点现场人数,严防遗漏。

(3)迅速将患者从上风向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的地方。转移过程应注意:

①应用担架、木板、竹板抬送伤员。

②移动病人时应用双手托移,动作要轻,不可强拖硬拉。

③转移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领带、解开领扣和裤带、下颌抬高、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污物。

(4)救护人员在工作时,应注意检查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情况,如发现异常或感到身体不适时要迅速离开危险区。

(5)救护人员在医生到场后,应将患者病情、急救情况向医生交接清楚,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现场。

6.4.3紧急撤离及转移 

当事件发生后,事故单位迅速组织,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人员安全撤离和疏散。并由应急指挥中心派人进行现场监护,后勤保卫组负责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厂部办公楼前广场。由班长清点人数,若发现人员减少,应迅速报告集控室,由值长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作出救援方案并实施。

指挥部根据对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当事件经过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时,并危及人身安全,经专家组确认,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应急人员紧急撤离命令。

撤离警报发出后,全体员工应按照要求关闭正在操作的所有设备,按照厂区明显位置设置的"紧急疏散示意图"到指定地点集合。紧急撤离时采用统一信号,厂区有电时采用报警器、喇叭为信号;若厂区停电时采用手电筒(晚上)、哨子、手语为撤离信号,撤离人员跟随撤离信号及指挥快速有序地进行撤离。

6.5 应急监测 

6.5.1应急监测方案

上级公司兖矿集团电铝分公司具备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PH、COD、氨氮、SS的能力。

(1)监测机构

兖矿电铝分公司环境监测站,联系电话:0537-5933369

(2)监测项目

环境空气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

废水监测: pH、COD、ss、氨氮。

(3)监测频次

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lh内每15min取样进行监测,事故后4h、10h、24h各监测一次。

(3)监测点位

环境空气监测: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泄漏量大小,分别在距离事故源10m、100m、200m、500m、1000m、2000m不等距设点,设在下风向,并在最近的村庄各设一个监测点;

废水监测:废水的泄漏口或济三煤矿污水处理站出口。

(4)监测方法

应急监测方法: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第二版)中相关标准执行。

监测分析方法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监测设备

检出限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烟气分析仪

0.1mg/m3

氮氧化物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烟气分析仪

0.1mg/m3

烟尘

重量法

HJ618-2011

烟尘分析仪

0.01mg/m3

PH

玻璃电极法

GB/T6920-1986

PH检测仪

0.01

COD

重铬酸盐法

GB/T11914-1989

滴定管

4mg/L

SS

重量法

GB/T11901-1989

SS监测仪

4mg/L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5-200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0.025mg/L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一览表

厂区

监测位置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备注

废气

 

废气排放口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

事件发生及处理过

程中进行时时监

测,过后20分钟一

次直至应急结束

根据发生事件

的装置确定具

体的监测因子

生产装置附近

厂界

距离较近的村庄

废水

济三矿污水处理站出口

pH、ss、COD、

油等以及废水

事件位置

6.5.2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1)应急监测程序启动

接到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监测任务后,应急监测分队队长立即按本预案启动应急监测工作程序,下达应急监测预先号令,召集人员,集结待命。并及时与电铝公司环境监测站、集团公司环境监测站、济宁市环境监测站联系。

(2)应急监测准备

在应急监测队队长、副队长的指挥下,各专业组根据职责和分工,在15min内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现场调查组根据已知事故发生信息,提出初步应急监测方案。

(3)现场采样与监测

应急监测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进行监测。根据现场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对初步监测方案进行审核,根据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确认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报队长批准实施。当事故现场污染物不明或难以查清时,质量保证组和现场调查组在进行现场调查的同时,通过技术咨询尽快确定应急监测方案。

(4)应急监测报告

①样品分析结束后,质量保证组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编写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报告要对应急监测结果、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污染范围、污染程度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的措施和建议。

②报告由应急监测队副队长审核,并经队长批准后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5)跟踪监测

对事故发生后滞留在水体、土壤、作物等环境中短期不易消除、降解的污染物,要进行必要的跟踪监测。

(6)应急监测终止

①应急监测终止程序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终止的指令后,由应急监测队队长宣布应急监测终止,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安排正常的环境监测或跟踪监测。

②应急监测终止后的工作

现场应急监测终止后,由质量保证组评价所有的应急监测记录和相关信息,评价应急监测期间的监测行为,总结应急监测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应急监测预案的建议。应急监测队配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或有关部门评价所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做好善后工作。

6.6 应急终止

事故涉险人员抢救完毕,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室和专家验收并批准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6.6.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6.6.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应急指挥部领导批准;

    (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处置机构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6.6.3应急终止的行动 

(1)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治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安全生产技术部在事故部门的配合下, 及时将事故简要经过、初步事故原因分析、遇险人数及抢救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等必要的信息上报电厂,电厂按规定上报电铝公司调度室、集团公司机电环保部等相关部门。

(2)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事项

应急指挥部及时将事故发生、上报、应急救援以及其它相关物证、音像等材料移交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3)事故处理完毕后,由安全生产技术部写出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决策、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全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应急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记录、建档。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分队应根据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并根据实践经验,组织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4)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6.7 信息发布

电厂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和新闻发布会,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6.7.1信息发布原则

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

6.7.2信息发布形式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

7 后期处置 

应急结束后,由善后处置组负责组织后期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清理与处理现场等事项。尽快消除事件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认真做灾后重建工作。

7.1 善后处置 

(1)根据现场专家组的科学结论及相应检测意见,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后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消除污染隐患。同时监测部门提供跟踪性监测。

(2)参加应急救援的部门、单位应认真核实应急救援的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援发生的费用,整理保存救援记录、图纸等资料,各自写出救援报告,报电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

(3)太白湖新区相关管理部门、公司及电厂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清理工作,使事发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安全的基本状态,防止发生次生事件,必要时由专业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对潜在的隐患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相应技术支撑部门的科学依据,对突发环境事件中涉及的损害赔偿问题,依据行政调解程序进行。

(5)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认定结论,下达行政处理意见,并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通报。

7.2 调查和评估 

(1)环境应急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各专业应急分队负责编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3)展应急过程评价。由分管副经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织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一是环境应急过程记录;二是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三是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四是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五是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涵盖以下内容:一是环境事件等级;二是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七是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4)根据实践经验,各环境应急分队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7.3 恢复重建 

环境应急事件处置结束后,电厂按照应急指挥部专家组提出的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的建议,负责对环境破坏的恢复和重建。

8 应急保障 

8.1 应急队伍保障 

成立电厂环境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由电厂负责人直接领导。下设现场指挥组抢险救灾组技术专家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环境监测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信息发布组等10个应急小组。

8.2 通讯保障

各部门、中心、车间办公地点、各岗点配有联系电话。检修中心要及时对厂用电话进行检查维护,对人员及电话变更时及时进行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电厂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通信手段,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讯联系畅通。

电厂管理人员都开通了网络办公系统,所有抢险队员有移动电话并公开,通过各方面的通讯可以保证信息畅通。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电厂按照预案和有关规定的要求,采购并储备有关装备、物资。调度室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数据库,内容包括主要设备、物资、类型、数量、用途、存放地点、管理责任人等,确保应急救援时紧急调用。

电厂强化应急物资、装备日常管理,严格落实物资入库验收制度。设专库储存,建立储存台账,做到账、卡、物相统一。定期检查、保养,确保救灾物资、设备的足额储备,状态完好,专资专用。

8.4 其它保障 

1治安保卫保障

以生产服务中心保卫人员为主要力量,组织对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护好现场秩序。

救援期间公司保卫人员不能满足需要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公司提出支援申请。

2技术保障

在发生事故后,由安全生产技术部通知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3交通运输保障

电厂设有值班车辆。应急期间由救援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统一调动,确保应急救援期间运输车辆通讯畅通,调运及时。

4医疗保障

兖矿集团总医院作为电厂的救治力量,电厂与医院签订应急救援救治协议。为充分体现电厂职工在工作期间人身受到伤害时紧急施救,就近施救、生命第一的原则,在人身受到伤害时,第一时间拨120急救电话,根据伤势情况并听取急救医生的意见后,确定送往总医院或其他医院。

5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全部外来人员生活接待及内部参战人员的生活安排。需要住宿、就餐时,由党政办公室安排协调,接待能力不足时,向公司求助。

6应急电力和照明

电厂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备用线路应始终达到完好状态。备有一路济三矿至电厂的应急电源。电厂设直流备用电源,重点部位及通道设有应急照明灯,可满足事故照明和应急直流设备及控制电源的使用。

7经费保障

应急期间所需费用由电厂安全生产费用据实列支,经营管理部确保费用及时到位。修订安全费用标准提取办法根据省政府236号《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文件规定执行。

8外部救援保障

    一、单位互助

与电厂邻近的单位在运输、人员、救治以及救援等方面能够给予帮助。同时也能够依据救援需要时,提供其他相应支持。

    二、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当事故趋于扩大需要外部力量救援时,及时向太白湖新区环保局或安监部门报告、由太白湖新区发布支援命令,调动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全力支持和救护,主要参与部门有:

①公安部门:协助厂进行警戒,封锁相关道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和污染区。

②消防部门:发生火灾事故时,可在10min内到达现场进行灭火、救护。

③安监部门:发生事故时,到我矿指导事故救援工作及调查事故情况。

④环保部门:提供事故时的实时监测和污染区的处理指导工作。

⑤电信部门:保障外部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转,能够及时准确发布事故的消息和有关命令。

⑥医疗单位:提供伤员、中毒救护的治疗服务和现场救护所需要的药品和人员。

⑦其他部门:可以提供运输、救护物资的支持。

9 宣传、培训与演习 

9.1 宣传教育 

为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电厂通过OA、宣传栏、培训等形式,对电厂职工及周边群众进行基本防护、泄漏涉及范围、撤离方法等知识的传播。宣传内容包括:

(1)电厂生产中的环境突发事件存的特性、健康危害、防护知识等;

(2)厂内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相关知识,导致这些危害和污染,在什么条件下,必须对周边人员进行转移疏散;

(3)人员转移、疏散的原则以及转移过程中的注意安全事项;

 (4)对因事故而导致的污染和伤害的处理方法 

9.2 培训

9.2.1总体要求

各中心、车间按照济三电力公司有关安全培训规定对全员进行应急培训;安全生产技术部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检修车间、生产服务中心、运行车间、燃运车间根据电厂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对作业现场操作人员、兼职应急救援队员、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分别进行培训。培训采用课堂教学、综合讨论、现场讲解、模拟事故发生等方式。

9.2.2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

电厂安全生产技术部会同各中心、车间负责人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编制应急培训管理大纲报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结合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培训计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认真组织实施。

9.2.3培训内容及时间

(1)班组级

    班组级是及时发现、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 救护方法;

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事件和避免事件扩大化;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掌握车间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 方法。

2)车间级

以中心或车间负责人为首、由中心或车间管理人员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件进行可靠控制。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班组级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件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培训两次,培训内容:

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掌握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事件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件,避免事件 失控和扩大化;

针对可能需要启动厂级应急救援预案时,车间应采取的各类 响应措施(如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撤离、警戒、隔离、向厂部报警等);

如何启动车间级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有效的事件控制方法。

3厂级

公司把应急中各自承担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定期检查改进。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内容:

学习班组级、车间级的所有内容;

熟悉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事故单位如何进行报警;

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各单位依据应急预案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演练;

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信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污染消除有效洗消方法。

9.2.4培训师资

利用现有安全、技术人员资源,依托安全培训机构,组织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各级领导要主动承担应急管理培训的教学任务。

9.2.5培训经费

应急管理培训费用在安全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

9.3 演习

9.3.1演练目的、规模及频次

演练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发现问题,改进预案;检验应急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和指挥能力;检验各抢险组和应急队伍响应紧急情况的能力、适应性、各抢险队伍之间相互配合的协调性,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检验指挥系统通讯设施的畅通;提高应急抢险技术、救护技术及自救能力。

电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各车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处置方案演练。演练采取实战方式。

9.3.2演练组织

演练由电厂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或各运行车间组织。演练前编制应急演练大纲,明确演练目的、模拟事故、演练时间、安全注意事项等,并召开预备会安排部署演练事项。

9.3.3演习要求 

演习的计划必须细致周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把各级应急救援力量和应该配备的器材组成统一的整体,使各专业队人员熟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9.3.4评估、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电厂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各车间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对预案的可行性,各应急救援小组响应紧急情况的能力、适应性,各抢险队之间相互支援协调性和救援能力,应急抢险技术、救护技术等全面评估,根据演练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9.4 预案管理 

由电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和资料管理工作。

10 责任与奖惩 

10.1 责任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境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救援秩序的;

(8)有其它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10.2 奖惩 

电厂建立应急救援激励约束机制。

10.2.1奖励

(1)对应急工作中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抢排险事故或 抢救人员有功的、使国家企业人身财产安全减少或免受损失的。

(2)对于在应急管理和救援中反应迅速、组织得力、表现突出,有效降低事故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3)对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

(4)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10.2.2处罚

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兖矿集团、电铝公司、济三电力公司及上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隐瞒事故的;

(2)事故发生逃匿的;

(3)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或救援组织失误,引起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不服从电厂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和调动的。

11 附则 

11.1 名词术语定义 

1)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泪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问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环境保护目标

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

4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5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7-2007 )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 )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6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7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8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

9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10环境应急

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长正常工作程序的行为,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11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2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3泄漏处理

泄漏处理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资、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理两部分。

14应急监测

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5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6应急演习

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调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17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 预案实施与解释 

本预案自主要负责人签发之日起实施。由电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11.3 预案管理与更新 

每年由电厂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内部评审,每三年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案进行修订更新,更新内容包括在演练过程中的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修订; 

(1)电厂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已经调整的;

(2)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5)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上级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12 附件 

附件1  应急通信录

附件2  应急储备物资清单

附件3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附件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图

附件5  突发环境事件新闻发布内容框架

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申请格式

附件7  突发环境事件启动文本格式

附件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申请格式

附件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申请格式

附件10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附件1  应急通信录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电话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王宪敏

党委书记、经理

628997

6897

13605375971

周传新

副经理

628956

6856

13863757180

翟昕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628996

6896

13583750722

刘松

总工程师

628939

6869

13583736953

巩固

副  总

628985

6867

13605471391

高勇

副  总

628976

6866

13953785071

时光萍

副总经济师、党群综合部部  长

628982

6883

13964989420

倪鹏

经营管理部部长

628910

6886 

15898611686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辛金明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63

6801

18766809126

赵洪振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89

6890

15066372912

蔡东敏

检修车间副主任

628993

6851

13954758046

翟慎波

检修车间书记

628993

6850

13863753076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2

13953751766

高明

生产服务中心书记

628986

6878

13954727861

巩  固

运行车间主  任

628986

6867

13605471391

黄  卫

运行车间书记

628985

6802

13562732964

王宜民

燃运车间主任

628916

6908

15163733518

邢进

燃运车间书记

628916

6956

13721912387

 

2.应急指挥部各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现场指挥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周传新

副经理

628956

6856

13863757180

刘松

总工程师

628939

6869

13583736953

巩固

副  总

628985

6867

13605471391

高勇

副  总

628976

6866

13953785071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辛金明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63

6801

18766809126

赵洪振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89

6890

15066372912

蔡东敏

检修车间副主任

628993

6851

13954758046

翟慎波

检修车间书记

628993

6850

13863753076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2

13953751766

高明

生产服务中心书记

628986

6878

13954727861

巩  固

运行车间主  任

628986

6867

13605471391

黄  卫

运行车间书记

628985

6802

13562732964

王宜民

燃运车间主任

628916

6908

15163733518

邢进

燃运车间书记

628916

6956

13721912387

抢险救灾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翟慎波

检修车间书记

628993

6850

13863753076

高明

生产服务中心书记

628986

6878

13954727861

张  峰

 安全专工

628965

6879

13639430058

黄  卫

运行车间书记

628985

6906

13562732964

邢进

燃运车间书记

628916

6956

13721912387

技术专家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刘  松

总工程师

628939

6869

13583736953

巩固

副  总

628985

6867

13605471391

高勇

副  总

628976

6866

13953785071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路荣豪

检修车间技术主管

628905

6821

13954748674

彭  耀

燃运车间技术主管

6890

13953785159

闫宪兵

运行车间技术主管

6890

13562764705

高明

生产服务中心书记

628986

6878

13954727861

医疗救护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翟昕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628996

6896

13583750722

时光萍

副总经济师、党群综合部部  长

628982

6883

13964989420

倪鹏

经营管理部部长

628910

6886 

15898611686

蔡东敏

检修车间副主任

628993

6851

13954758046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3

13953751766

巩  固

运行车间主  任

628986

6892

13605471391

王宜民

燃运车间主任

628916

6908

15163733518

⑤警戒保卫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周传新

副经理

628956

6856

13863757180

时光萍

副总经济师、党群综合部部  长

628982

6883

13964989420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3

13953751766

步  磊

628965

6879

13705375116

张胜平

628958

6845

13791781071

杨乃革

628915

6878

13563712343

境监测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刘  松

总工程师

628939

6869

13583736953

巩固

副  总

628985

6867

13605471391

高勇

副  总

628976

6866

13953785071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李乾

环保专工

628989

6890

18753739086

王丽芝

化水大班

6838

15005474515

后勤保障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倪鹏

经营管理部部长

628910

6886 

15898611686

辛金明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63

6801

18766809126

赵洪振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89

6890

15066372912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3

13953751766

高明

生产服务中心书记

628986

6878

13954727861

崔文涛

6865

13953771106

李春梅

保管员

628903

6824

15020723336

善后处理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蔡东敏

检修车间副主任

628993

6851

13954758046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3

13953751766

巩  固

运行车间主  任

628986

6892

13605471391

王宜民

燃运车间主任

628916

6908

15163733518

事故调查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巩  固

运行车间主  任

628986

6892

13605471391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辛金明

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628963

6801

18766809126

蔡东敏

检修车间副主任

628993

6851

13954758046

郭启宏

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628936

6893

13953751766

巩  固

运行车间主  任

628986

6892

13605471391

王宜民

燃运车间主任

628916

6908

15163733518

信息发布组: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生产电话

手  机

周传新

副经理

628956

6856

13863757180

时光萍

副总经济师、党群综合部部  长

628982

6883

13964989420

倪鹏

经营管理部部长

628910

6886 

15898611686

钟庆兵

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

628962

6862

13515478641

3.24小时值班电话

序号

单位名称

电话

1

集控室

2628995/2628900

6800/6888

15376500696/8696

4.外部应急专家组人员及联系电话

领导小组

姓 名

单位名称

职 务

办公电话

手机

组长

孟青松

济宁环保局

副局长

2316955

13562710707

成 员

贾治胤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

局长

18653708936

陈红海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

副局长

18266895566

李成高

济宁环保局

污染防治与应急管理科

2316955

15898623529

胡  涛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

监察大队队长

15563773266

朱  磊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

污控科科长

18366769386

张  冰

兖矿集团机电环保部

副部长

5380877

13963757559

韩金福

兖矿集团机电环保部

5380358

13853776003

秦  胜

兖矿集团机电环保部

科长/环境管理

5380215

13563730230

田丽雅

兖矿集团机电环保部

科长/环境管理

5380215

13963756195

兖矿集团机电环保部

科长/环境管理

13791702156

5.事故救援外部联系方式

单位

联系电话

单位

联系电话

集团公司总医院

急诊电话

5367120

5368120

集团公司消防队

值班电话

119

集团公司第二医院

急诊电话

5360647   5360620

集团公司救护队

值班电话

381497 381445

集团公司第三医院

急诊电话

626120

623197

济宁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电话

2253120

电力调度地调

调度电话

2392620

2392621

济宁市消防一中队

值班电话

2165734

集团公司度室

值班电话

5383150、5382022

济东新村消防队

值班电话

119

622731

济宁市消防三中队

值班电话

2163030

济宁市消防二中队

值班电话

227285

华聚公司度室

值班电话

382170

392499

济宁安监

值班电话

2907718  2907728

太白湖安监

值班电话

2169959

太白湖环保局

值班电话

2296266/2296299

应急办

值班电话

0531-86055819

附件2  应急储备物资清单

序号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或技术性能要求

图号或特定编号

计量单位

现库存数量

备注

1

手电筒

3节电池

50

仓库储存

2

强光手电筒

深圳海洋王JW7500、防水型

4

仓库储存

3

探照灯

益群YQ-9000防水型

29

仓库储存

4

电池

1#

200

仓库储存

5

对讲机

摩托罗拉A8

8

仓库储存

6

多用电气插排

20A

8

仓库储存

7

警报器

手摇式

1

仓库储存

8

扩音喇叭

充电式

4

仓库储存

9

潜水泵

功率11KW

4

仓库储存

10

QY清水潜水泵

功率5.5kW扬程30m流量40m3/h,出水口径60,立式

8

自带15m电缆

11

WQ污水潜水泵

功率5.5kW扬程30m流量25m3/h,出水口径60,立式

2

自带15m电缆

12

QY清水潜水泵

功率1.1kW,出水口径50,立式

3

自带15m电缆

13

动力电缆

44mm2

m

800

仓库储存

14

动力电缆

42.5mm2

m

400

仓库储存

15

潜水泵控制空气开关

380V  17A  数量 10    380V   5A  数量 8

18

仓库储存

16

硬塑排水管

φ98,单条20m

m

700

仓库储存

17

硬塑排水管

φ65,单条50m

m

400

仓库储存

18

硬塑排水管

φ55,单条50m

m

200

仓库储存

19

防洪水带

φ65型,25/条,带快接头

25

仓库储存

20

消防带枪头

φ65

5

仓库储存

21

消防专用扳手

10

仓库储存

22

消防栓

带φ108法兰连接头

5

仓库储存

23

灭火器

ABC干粉 4kg  6具     MTZCO2  3kg   10

2009.4

16

仓库储存

24

灭火器推车式

干粉35kg

2009.4  2009.3

1

仓库储存

25

消防锨

40

仓库储存

26

消防桶

45

仓库储存

27

编织袋

13000

仓库储存

28

麻袋

亚麻

1000

仓库储存

29

抬筐

64

仓库储存

30

扁担

65

仓库储存

31

铁锨

含锨杆

200

仓库储存

32

含镐杆

45

仓库储存

33

木桩

尖头、φ120,长1.5

500

仓库储存

34

绑丝

8#

Kg

350

仓库储存

35

绑丝

10#

Kg

450

仓库储存

36

绑丝

12#

Kg

100

仓库储存

37

麻绳

φ10mm

kg

150

仓库储存

38

帆布篷布

6×10m2

9

仓库储存

39

防水尼龙篷布

4×6m2

13

仓库储存

40

手推胶轮车

JL650

4

橡胶车轮,带备用车轮

41

活口扳手

150mm两把  200mm三把  300mm三把

8

仓库储存

42

锤子

手锤、大锤

7

仓库储存

43

钳子

3

仓库储存

44

试电笔

防水型

3

仓库储存

45

螺丝刀

平口、十字  T5T7

16

仓库储存

46

钢钉

50mm

5

仓库储存

47

急救箱

7

仓库储存两只,每车间一只

48

急救担架

3

仓库储存一副,集控室、输煤控制室各一副

49

防毒面具

12

运行、检修

50

防酸碱手套、鞋

24

运行、检修

51

分体雨衣

东蓓 套装式              XLXXL

100

仓库储存

52

吸油棉

20

52

53

胶靴

42#43#44#

50

53

54

布手套

300

54

55

耐热工作服

尺码:175180

8

55

56

防毒面具

8

附件3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1.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

标识

中文名:硫酸

危险货物编号:81007

英文名:Sulfuric acid

UN编号:1830

分子式:H2SO4

分子量:98.08

CAS号:7664-93-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熔点(

10.5

相对密度(水=1)

1.83

相对密度(空气=1)

3.4

沸点(

330

饱和蒸气压(kPa)

0.13 /145.8

溶解性

与水混溶。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2140mg/kg(大鼠经口)

 LC50:510mg/m3  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 ,2小时(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氧化硫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和塑料、橡胶及涂料。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易燃、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

砂土。禁止用水。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2.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盐酸氢氯酸

危险货物编号:81013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UN编号:1789

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

CAS号:7647-01-0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熔点(

-114.8

相对密度(水=1)

1.20

相对密度(空气=1)

1.26

沸点(

108.6

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900mg/kg(兔经口);

 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易燃、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3.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氨溶液[10%<含氨≤35%]氢氧化铵;氨水

危险货物编号:82503

英文名:Ammonium hydroxide;Ammonia water

UN编号:2672

分子式:NH4OH

分子量:35.05

CAS号:1336-21-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0.91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1.59/20

溶解性

溶于水、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燃烧分解物

氨。

闪点()

/

爆炸上限(v%)

25.0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16.0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酸类、铝、铜。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酸类、金属类粉末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4.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

危险货物编号:82001

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Caustic soda;Sodiun hydrate

UN编号:1823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CAS号:1310-73-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熔点(

318.4

相对密度(水=1)

2.12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1390

饱和蒸气压(kPa)

0.13/739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5.亚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亚氯酸钠溶液

危险货物编号:51046

英文名:SODIUM CHLORITE

UN编号:1908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90.44

CAS号:7758-19-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液体,呈碱性.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170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与酸接触,会散发出极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其溶液对皮肤和器官有强烈 刺激作用。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洗涤。如有灼伤须就医诊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严重者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安置休息并保暖。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并送医院诊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

燃烧分解物

/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为8类,UN NO.1908。有强氧化性。遇酸、酸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即起猛烈爆炸,须注意安全。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有机物、酸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可燃物、酸类隔离储运。运输时避免受潮。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灭火

 

 

 

 

附件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图 

 

附件5  突发环境事件新闻发布内容框架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新闻发布内容框架

根据XX报告,XX年XX月XX日XX时许,XX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到目前位置,该事件造成XX人死亡,XX人受伤,XX人转移。

根据XX报告,XX年XX月XX日XX时许,XX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详细介绍事件发生的经过)。

事件发生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及时启动《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及时组织抢险、救护、处置工作。

事件发生后,XX(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XX部门XX同志……等同志前往事发现场,并及时派出工作组,支持当地政府做好事故抢险、救护、处置工作。

根据XX(部门和地方政府)介绍,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简要介绍事件发生的原因、下部的计划及解释相关需要澄清的问题)。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申请格式

 

 

关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申请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报告,我电厂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到目前为止,该事件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人转移。

根据《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委托市政府应急办发布      色预警,在   区域实施应急响应。

 

 

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   月  日  

 

 

 

附件7  突发环境事件启动文本格式

关于启动《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

通告

XX年XX月XX日XX时许,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到目前位置,该事件造成XX人死亡,XX人受伤,XX人转移,并可能危机XX人的生命安全……(预计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XX年XX月XX日XX时许,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简要介绍事件发生的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及预计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同意,启动《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电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XXX担任,副指挥长XXX担任,联系方式XXXXXXX,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集控室。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申请格式 

 

 

关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的申请

电铝公司调度室:

      的监测报告,我厂发生的   突发环境事件,经电厂应急指挥部全力组织应急抢险救援,现事态已得到全面控制。

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建议终止应急响应,申请公司调度室发布应急终止指令。

 

 

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   月  日  时

 

 

附件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申请格式 

 

 

关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结束的通知

 

经过      专业(部门)和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应急人员的团结奋战,发生在                        地方)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现场基本恢复,现场指挥部(小组)撤销,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善后恢复工作。

 

                                                                                                     

                                          

               (签字)

                

 

 

附件10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 IV级)或者较大(II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四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 II级)或者特别重大( 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一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13 附图 

附图1  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周边道路及运输交通路线图

附图3  周边环境环保目标分布示意图

附图4  所在地地下水水源保护示意图

附图5  所在地地表水水系图

附图6  电厂平面布置及紧急疏散示意图

附图7  电厂环境风险源示意图

附图8  电厂周边生活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9  电厂污水管网图

附图10 电厂水平衡图

附图11 电厂关键部位照片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周边道路及运输交通路线图

 

 

 

附图3  周边环境环保目标分布示意图

 

 

 

 

 

 

 

 

 

 

 

 

 

 

 

 

 

 

 

 

 

 

 

 

附图4  电厂所在地地表水系示意图

 

附图5  电厂平面布置及紧急疏散示意图

 

 

 

 

 

 

 

 

 

 

 

 

附图6  电厂环境风险源示意图

 

 

 

 

 

 

 

 

 

 

 

 

 

 

 

 

 

 

 

 

 

 

 

附图7  电厂排污管网示意图

 

 

附图8 电厂水平衡图

 

附图9 电厂污染治理工艺流程图

 

 

 

 

 

附图10 电厂关键部位照片

锅炉系统                         超低排放系统                         脱硫系统

 

脱硝系统                                                            灰库  

 

14 专项应急预案 

14.1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异常专项应急预案

14.2 脱硫设施故障专项应急预案

14.3 除尘输灰系统异常专项应急预案

14.4 化学品泄露专项应急预案

14.5噪声异常排放专项应急预案

14.6 粉尘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14.1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异常专项应急预案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异常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

为进一步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水平,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为运行人员提供有效监控实时数据,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建立异常情况下快速、有效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抢险机制,确保污染源监控设施的运行率、准确率、有效率,根据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发生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异常应急处理。

2 事故特征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主要包括:信号传输部件故障,导致检测数据无法上传;烟气抽取、冷却、除水部件故障,系统无法完成烟气分析或系统报警停运;烟气检测部件故障,无法检测烟气SO2含量或检测数据严重失真。

2.1 异常类型及危险程度

1)烟气在线检测仪故障,主要包括:信号传输部件故障,导致检测数据无法上传;烟气抽取、冷却、除水部件故障,系统无法完成烟气分析或系统报警停运;烟气检测部件故障,无法检测烟气SO2含量或检测数据严重失真,在线导致在线监控设施上传数据出现异常。

(2)在线监测房电源中断,造成烟气在线监控装置停运,不能实时监测。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应急指挥机构

运行车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

 

 

 

 

 

 

1)组长:负责车间应急物资的准备;统一指挥和协调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异常应急响应工作,统一协调指挥检修人员等相关人员及时到达现场。

2)副组长:负责现场监测,协助组长、指挥组织处理应急事故。

3)车间职工均为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3.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2.1组长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超出车间处置能力时,向电厂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3.2.2副组长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2.3应急成员职责

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4 应急处置程序

4.1 响应程序

(1)当发生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异常时,首先发现人员立即向当值值长报警,值长接警电话为电话:6800/6888,2628995/2628900。

(2)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发生异常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发生时间;

②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等。

(3)接到报警的部门如果不是当值值长,接到报警的部门必须告知报警人员向当值值长再次报警,同时,必须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通报给当值值长。

(4)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一旦紧急情况判定为烟气在线监测设备故障,值班主管立即担负起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5)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①值长不进行应急启动,由事故车间依据现场设备损坏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②值长监督事故车间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6)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响应:

①全面启动本处置方案,事故车间进入应急状态,由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控制;

②事故应急有关的人员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集控室;

③指挥锅炉运行人员调整锅炉燃烧,适当降低床温,减少烟气SO2排放浓度。

④安全生产技术部向地方环保监控部门汇报情况。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烟气在线检测仪故障

(1)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处理。

(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时,运行人员向值长汇报,值长通知安全生产技术部,安全生产技术部向地方环保监控部门汇报情况,并联系第三方运营公司维修在线监测系统。

(3)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简单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膜裂损、气路堵塞、数据采集传输仪死机等,其故障维修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运营人员应在24小时内赴现场排除问题。

(4)对不易诊断和维修的仪器故障,若24小时内无法解决,限时48小时内解决,并向市监控中心报告,记录其故障原因与事故状态;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若48小时内无法排除的,监控中心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并实施人工监测,并将结果报市监控平台。人工监测应委托具有环境监测资质并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进行。

(5)若数据采集传输仪发生故障,必须在24小时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

(6)仪器经过维修后,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必须确保维修内容全部完成,性能通过检测程序,按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

(7)对环保部门下达的异常情况处理单进行响应处理,异常情况响应率达到90%以上。

(8)重大障碍处理完毕后,三日内写出书面专题报告,将故障的现象、原因、处理过程、结果等上报市监控中心。  

(9)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维修期间保持脱硫设备稳定运行,运行参数应对照污染物达标排放期间运行参数,防止运行参数波动造成环保监测数据超标现象。

(10)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维修期间运行人员每小时使用KM940进行人工监测,掌握实际数据,防止数据超标。

(11)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范围超出电厂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公司提出支援申请。

4.2.2在线监测房电源中断应急处置

(1)汇报值长、主任,值长立即汇报安全生产技术部,告知事故情况。

(2)值长联系检修中心人员到现场确认故障,并及时投入备用电源。

(3)根据检修要求采取运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初步判断故障情况,确定故障设备和故障原因,并决定维修方案,组织检修力量,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

(4)安全生产技术部联系第三方运营公司对在线监控设备进行启动,投入使用。

4.3 现场恢复

抢险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后,生产维护检修人员清理并撤出现场,检修负责人与应急人员再次核实现场处理情况。现场清理结束后向现场指挥汇报。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电厂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4.4 事件报告程序

执行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 安全注意事项

(1)保持脱硫设施运行稳定,防止波动较大,造成监测数据超标现象。

(2)做好设备维修记录,设备修复完毕及时恢复正常。

 

 

 

 

 

14.2 环保设施故障专项应急预案 

环保设施故障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烟气治理系统异常事件造成的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抢险机制,确保员工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并尽快恢复设备正产运行,根据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发生的环保设施故障应急处理。

2

环保设施故障是指石灰石、氨水、超低系统设备运行异常,导致的锅炉烟气污染物含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超出地方环保部门规定值的环保污染事件。

2. 危险程度

(1)石灰石、消石灰、氨水添加系统故障,主要是石灰石、消石灰、氨水因设备故障无法喷入导致脱硫脱硝剂含量过低,硫分、NOX被脱出比例较少,锅炉烟气SO2和NOX含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超出地方环保部门规定值。

(2)石灰石、消石灰、氨水供应短缺,添加量减少,同样造成锅炉烟气SO2和NOX含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超出地方环保部门规定值。

(3)燃烧调整不当,床温高,脱硫效率过低,容易出现在停启炉、压火、扬火操作过程中;或者煤质变化,煤中含硫量突然增大,石灰石配比没有及时调整,造成锅炉烟气SO2含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超出地方环保部门规定值。

(4)燃烧不当,床温低,不适合脱硝反应温度,或者锅炉氧量突然在增加,脱硝效率低,容易出现在停启炉、压火、扬火操作过程中,造成锅炉烟气NOX含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超出地方环保部门规定值。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应急指挥机构

运行车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

 

 

 

 

 

1)组长:负责车间应急物资的准备;统一指挥和协调车间脱硫系统异常应急响应工作,统一协调指挥检修人员等相关人员及时到达现场。

2)副组长:负责现场监测,协助组长、指挥组织处理应急事故。

3)车间职工均为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3.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2.1组长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超出车间处置能力时,向电厂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3.2.2副组长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2.3应急成员职责

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4 应急处置程序

4.1 响应程序

(1)当发生环保设施故障时,首先发现人员立即向当值值长报警,向车间主任汇报,值长接警电话为电话:6800/6888、2628995/2628900。

(2)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发生异常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发生时间;

②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等。

(3)接到报警的部门如果不是当值值长,接到报警的部门必须告知报警人员向当值值长再次报警,同时,必须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通报给当值值长。

(4)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一旦紧急情况判定为烟气在线监测设备故障、脱硫脱硝剂短缺,值班领导立即担负起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5)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①值长不进行应急启动,由事故车间依据现场设备损坏情况联系检修车间进行应急处理;

②值长监督事故车间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6)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响应:

①全面启动本处置方案,事故车间进入应急状态,由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控制;

②事故应急有关的人员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集控室;

③指挥锅炉运行人员调整锅炉燃烧,减少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④安全生产技术部向地方环保监控部门汇报情况。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脱硫脱硝剂添加系统故障

(1)运行应急处置

①汇报值长、主任,值长立即联系检修车间、安全生产技术部,告知事故情况。

②输煤运行人员立即停止上煤,并通知锅炉运行人员煤质变化情况,同时联系检修人员到现场确认故障。

③根据检修要求采取运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2)检修应急处置

①系统停运后,初步判断故障情况,确定故障设备和故障原因,并决定维修方案。

②组织检修力量,准备检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

③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

4.2.2脱硫脱硝剂短缺

(1)汇报值长、车间主任。

(2)值长立即联系安全生产技术部、生产服务中心,告知事故情况。

(3)生产服务中心立即联系供应单位及时运送,如果短时间内无法送达,联系兄弟电厂借用部分物料。

(4)降低锅炉负荷,或对运行炉逐台进行压火处理,并及时向济三煤矿调度室联系停运对外供汽,直至全厂停运。

4.2.3锅炉燃烧调整不当、煤质变化

(1)汇报值长、车间主任。

(2)组织人员调整风煤配比,控制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3)立即通知煤质化验人员取样化验燃料硫份含量及脱硫剂氧化钙、脱硝剂氨水浓度含量。

(4)通知上煤人员根据燃料硫份含量及脱硫脱硝剂质量,分析调整喷入量。

4.3 现场恢复

抢险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后,生产维护检修人员清理并撤出现场,检修负责人与应急人员再次核实现场处理情况。现场清理结束后向现场指挥汇报。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电厂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4.4 事件报告程序

执行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 安全注意事项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应急人员的人身安全,当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抢修进度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参与应急人员要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保护用品,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

(1)在事故抢修过程中,应充分做好防止人员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抢险现场,抢修人员要具备自我防护意识,掌握事故情况下的逃生知识和防护知识,现场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2)对参加应急人员详细交代事故现场的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以及人员撤离的路标、路线和其他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

(3)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齐全完整的劳动保护用品。

(4)工作地点照明充足,周围照明灯具损坏或光线较暗时,不能进行工作。

 

14.3 除尘输灰系统异常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除尘、除灰系统异常事件造成的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组织除尘、除灰系统异常事件的应急机制,确保员工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并尽快恢复设备正产运行,根据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发生的除尘、除灰系统异常事件应急处理。

2 

除尘系统异常是指由于除尘器故障,导致锅炉烟气含尘超标,污染空气的异常情况。

2.

2. .1除尘系统异常

(1)布袋大面积破损

除尘器滤袋发生破袋情况,导致烟尘浓度升高,超标排放。

(2)喷吹系统故障

由于喷吹系统故障,导致布袋本体阻力大,布袋退出运行,烟气含尘浓度增高,造成空气污染。

2. .2

    (1)粉煤灰泄露

输灰管道、发送器、灰库等储存、输送粉煤灰部件损坏,导致大量粉煤灰异常排放,造成土壤、水源、空气污染。

(2)粉煤灰输送异常

输送管道堵塞、灰库满灰、输送系统部件损坏、气源压力不足,导致粉煤灰不能正常输送,粉煤灰在灰斗内大量积聚,直接影响除尘器正常运行,除尘效率下降或被迫停运除尘器运行,使锅炉烟气含尘浓度过高,造成空气污染。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应急指挥机构

 

运行车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

 

 

 

 

 

 

 

(1)组长:负责车间应急物资的准备;统一指挥和协调车间除灰系统异常事件应急响应工作,统一协调指挥检修人员等相关人员及时到达现场。

(2)副组长:负责现场监测,协助组长、指挥组织处理应急事故。

(3)车间职工均为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3.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2.1总指挥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超出车间处置能力时,向电厂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3.2.2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2.3 应急成员职责

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4 应急处置程序

4.1 响应程序

(1)当发生除尘、除灰系统异常时,首先发现人员立即向当值值长报警,向车间主任汇报,值长接警电话为电话:6800/6888、2628995/2628900。

(2)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发生异常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发生时间;

②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等。

(3)接到报警的部门如果不是当值值长,接到报警的部门必须告知报警人员向当值值长再次报警,同时,必须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通报给当值值长。

(4)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一旦紧急情况判定为除灰系统严重泄露事故或灰库满灰事故,值班领导立即担负起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预案,直至电厂应急总指挥到达电厂应急指挥部并交接完毕有关事宜后,由电厂应急总指挥进行指挥。

(5)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①值长不进行应急启动,由运行车间和检修中心依据现场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②值长监督值及检修中心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6)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响应:

①全面启动本应急预案,进入应急状态,由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控制;

②事故应急有关的人员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集控室;

③指挥现场运行应急人员停运泄露的除灰系统,对泄露的部位进行隔离。

④总指挥直接联系粉煤灰外运承包商,要求立即派车运灰。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布袋大面积破损

(1)运行应急处置

①汇报值长,值长联系检修中心人员现场检查判断。

②检修人员判定为布袋大面积破损时,联系锅炉人员组织停运处理。

(2)检修应急处置

①初步判断布袋破损区域,制定维修方案。

②组织检修力量,准备布袋、工器具等。

③锅炉停运后,办理工作票,对破损滤袋进行更换。

4.2.2喷吹系统故障

(1)运行应急处置

①人员汇报值长,值长联系检修中心人员现场检查判断。

②检修人员检查判断喷吹故障区域。

③运行采取措施减少给煤量,停运煤泥泵,降低机组负荷,但控制烟温在105℃以上。

④根据检修要求采取运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2)检修应急处置

①判断喷吹故障的区域,检查脉冲阀状况,确定维修方案。

②组织检修力量,准备检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

③办理工作票,对故障处进行检修。

4.2.3输灰管、仓泵损坏

(1)运行应急处置

①汇报值长、车间主任。

②将相应输灰系统停运。

③在处理故障过程中,密切观察除尘器灰斗料位,如果出现高料位报警。注意监控布袋除尘器压差,如压差超过1200Pa,联系进一步降低机组负荷,如压差超过1500Pa,机组压火停运。

④运行车间组织人员清理管道喷出的粉煤灰,如果灰量较大,联系值长调配其它人员帮助运灰。

⑤根据检修要求采取运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2)检修应急处置

①停运降压后,初步判断漏灰情况,确定漏灰点和漏灰范围,并决定维修方案。

②组织检修力量,准备检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

③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对漏灰处进行检修。

4.2.4灰库漏灰

(1)运行应急处置

①汇报值长、车间主任。

②将相应输灰管全部切换至另一台灰库。

③生产服务中心组织人员清理灰库冒出的粉煤灰,如果灰量较大,联系值长调配其它人员帮助运灰。

④根据检修要求采取运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2)检修应急处置

①停运降压后,初步泄露情况,确定漏灰点和漏灰范围,并决定维修方案。

②组织检修力量,准备检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后,搭设脚手架。

③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对泄露处进行检修。

4.2.5灰库满灰或垮塌

①灰库人员发现灰库满库,应立即电话汇报值长,联系停运所有输灰系统。迅速联系生产服务中心,通知外部灰罐车进厂运输。如车辆无法进入,应及时落实放湿灰,并通知车队准备车辆进行现场清运。

②将输灰管全部切换至另一台灰库;如果另一台灰库恰好也已经满灰,需要将除灰系统立即停运。人员监控好灰斗料位,如出现多个灰斗高料位报警,应停运喷吹系统,监控布袋除尘器压差,如压差超过1200Pa,联系进一步降低机组负荷,如压差超过1500Pa,机组压火停运。

③如灰库底部、筒壁等开裂或灰库整体垮塌,应第一时间转移人员,联系停运所有输灰系统和输送气源,机组压火停运。

④现场进行喷洒降尘,组织车辆清理地面积灰。现场处理人员带防尘眼罩、口罩,如因吸入粉尘导致身体不适应及时转移至清洁处,及时就医检查。

4.2.6输灰系统部件损坏、气源压力不足

1运行应急处置

①汇报值长、车间主任。

②将异常输灰系统停运。

③在处理故障过程中,密切观察除尘器灰斗料位,如果出现高料位报警。注意监控布袋除尘器压差,如压差超过1200Pa,联系进一步降低机组负荷,如压差超过1500Pa,机组压火停运。

(2)检修应急处置

①系统停运后,初步判断故障情况,确定故障部件和故障原因,并决定维修方案。

②组织检修力量,准备检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

③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对故障部件进行检修。

4.3 现场恢复

抢险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后,检修人员清理并撤出现场,检修负责人与应急人员再次核实现场处理情况,拆除不必要的临时安全措施、标志及遮栏,恢复通道,撤除不必要的警戒区。现场清理结束后向现场指挥汇报。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电厂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4.4 事件报告程序

执行《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 注意事项

在应急抢险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应急人员的人身安全,当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抢修进度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在应急抢险过程中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参与应急人员要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保护用品,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

(1)在事故抢修过程中,应充分做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灼伤烧伤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抢险现场,抢修人员要具备自我防护意识,掌握事故情况下的逃生知识和防护知识,现场戴好安全帽、防尘护具,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2)对参加应急人员详细交代事故现场的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以及人员撤离的路标、路线和其他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

(3)高处作业均须先搭设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方可进行。

(4)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 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14.4 化学品泄露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目的

为防止和减少酸、碱、氨水等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身的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的机制,确保电厂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化学品泄漏事故情况下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措施。

2

2.1 盐酸

(1)危险性类别:酸性腐蚀品。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3)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汽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5)事故区域(点):化验分析室。

2.2 烧碱

(1)危险性类别:强碱腐蚀品。

(2)侵入途径:食入、皮肤接触。

(3)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4)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5)事故区域(点):加药间、化验分析室。

2.3 硫酸

(1)危险性类别:酸性腐蚀品。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3)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5)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6)事故区域(点):循环水加酸罐、化验分析室。

2.4 氨水

(1)危险性类别:碱性腐蚀品。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3)健康危害: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而且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如不采取急救措施,可造成角膜溃疡、穿孔,并进一步引起眼内炎症,最终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5)事故区域(点):锅炉加药间、化学分析室、脱硝氨罐区。

2.5 亚氯酸钠溶液

(1)危险性类别:强氧化腐蚀品。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3)健康危害:与酸接触,会散发出极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水溶液对皮肤和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严重的可以引起正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肾衰竭。

(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5)事故区域(点):COA脱硝间。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应急指挥机构

运行车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

 

 

 

 

 

 

 

(1)组长:负责车间应急物资的准备;统一指挥和协调车间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统一协调指挥检修人员等相关人员及时到达现场。

(2)副组长:负责现场监测,协助组长、指挥组织处理应急事故。

(3)车间职工均为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3.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2.1组长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超出车间处置能力时,向电厂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3.2.2副组长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2.3应急成员职责

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4 应急处置程序

4.1 响应程序

(1)当发生化学品泄漏时,首先发现人员立即向当值值长报警,向车间主任汇报,值长接警电话为电话:6800/6888、2628995/2628900。

(2)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发生异常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发生时间;

②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等。

(3)接到报警的部门如果不是当值值长,接到报警的部门必须告知报警人员向当值值长再次报警,同时,必须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通报给当值值长。

(4)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一旦紧急情况判定为除灰系统严重泄露事故或灰库满灰事故,值班领导立即担负起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预案,直至电厂应急总指挥到达电厂应急指挥部并交接完毕有关事宜后,由电厂应急总指挥进行指挥。

(5)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①值长不进行应急启动,由运行车间和检修中心依据现场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②值长监督值及检修中心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6)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响应:

①全面启动本应急预案,进入应急状态,由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控制;

②事故应急有关的人员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集控室;

③指挥现场运行应急处理。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酸、碱大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①当1#酸罐漏酸时,如果2#酸罐不满时把1#酸罐压至2#;如果无法压至2#酸罐,则打开排污阀外排至中和水池。化水人员进行酸碱中和处理,每半小时取样化验,PH值达到6-9可排至工业废水。

②在周边区域设置警戒标识,防止人员误入。迅速撤离警戒区内非救援人员。

③查找泄漏位置,组织检修人员对罐体泄漏点进行处理,处理时应根据现场环境穿防护服、带过滤式防毒面具、戴防酸碱手套。如无法自主处理的,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外委处理。

④化验人员每小时取样监测工业废水,防止未中和酸碱液混入。如未中和酸碱液已流入工业废水,应及时停止工业废水泵运行,利用废水池进行紧急中和处理,监测PH值达到6-9后方可重新排放。

⑤碱罐泄漏同酸罐处理。

⑥当强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以0.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 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然后用2%稀碱液中和,最后再用水冲洗。视情况迅速就医。

4.2.2氨大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①远控停止相关设备运行,处理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穿戴好防护服、戴橡胶手套,由上风头进入事故现场,关闭泄漏氨水罐进出、口阀门。

②根据风向及现场泄漏情况,向下风头人员发出疏散撤离的通知和逃生方向。如有受氨水伤害人员,要坚持立即、就地的原则,进行临时救治,(用清水不间断冲洗)同时联系医疗救治单位救治。并在事故区域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③处理人员检查泄漏部位和泄漏口的形状、大小。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根据泄漏状况选择适当的封堵物(如圆木塞、橡胶板等)对泄漏口进行临时封堵。临时封堵结束后,应立即将泄漏氨水罐倒空,进行安全处理。做全面检查,确定造成泄漏的原因,进行彻底检修。

④利用沙袋等物对氨罐区附近的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氨水排出。同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用大量的水进行稀释,使用盐酸中和调节至中性排放至工业废水。

⑤定期取样监测工业废水,防止氨液混入。如未中和氨液已流入工业废水,应及时停止工业废水泵运行,利用废水池进行紧急中和处理合格后方可重新排放。

⑥如人员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使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后就医。如人员眼睛接触,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后就医。如人员大量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情况恶化迅速就医。

4.3 现场恢复

抢险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后,检修人员清理并撤出现场,检修负责人与应急人员再次核实现场处理情况,拆除不必要的临时安全措施、标志及遮栏,恢复通道,撤除不必要的警戒区。现场清理结束后向现场指挥汇报。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电厂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4.4 事件报告程序

执行《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 注意事项

5.1盐酸泄漏注意事项

(1)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

(2)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2)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4)人身防护

吸入:盐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5)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6)安全和处理

注意对盐酸雾的控制,加强通风排气。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注: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只能将酸注入水中。

5.2烧碱泄漏注意事项

1)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2)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3)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4)人身防护

吸入:烧碱水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碱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5.3硫酸泄漏注意事项

(1)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密度:1.8,熔点10.4℃,沸点:280℃。用于制造硫酸铵、磷酸、硫酸铝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2)毒性: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最高容许浓度:2 mg/m3 

(3)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疡,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4)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5)火灾和爆炸

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6)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

(7)人身防护

吸入: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8)储藏和运输: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包装号为5(甲)、8(甲)(十)。

(9)安全和处理

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加强通风排气。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注: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只能将酸注入水中。

(10)特别叮嘱: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11)浓硫酸溶于水后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2)切不能将顺序颠倒,这样会引发事故。切记“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13)个体防护

身防止皮肤直接接触.用棉布先吸去皮肤上的硫酸,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最后用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

(14)误食,催吐,用牛奶或蛋清。

5.4氨水注意事项

(1)危险特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遇火燃烧。

(2)有害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3)灭火方法: 用水雾、砂土灭火器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4)人身防护

 应该佩带防毒面具,或口罩。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4亚氯酸钠溶液注意事项

(1)危险特性:属于危险化学品,有强氧化性。遇酸、酸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即起猛烈爆炸。

(2)有害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3)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灭火。

(4)人身防护

 应该佩带防毒面具,或口罩。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14.5 噪声异常排放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厂界噪声管理水平,降低噪声异常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建立异常情况下快速、有效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抢险机制,,确保噪声达标排放,根据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发生的噪音异常排放应急处理。

2 

噪声异常排放故障,噪音超过一定数值后就会对厂区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造成人烦躁不安,失眠,头疼等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长期暴露噪声而会导致感音性听觉损伤。大强度噪声会使内淋巴液和基底膜过度振动,使细胞发生损伤,导致噪声聋。

2.危险程度

噪声异常排放故障,噪音超过一定数值后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从业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发生在电厂锅炉、汽轮机等设备出现大量排汽时造成噪声超标,会对人员引起烦躁不安,失眠,头疼等等一系列的症状。当锅炉压力超过规定值需大量排汽、启动锅炉时不合格蒸汽外排、启动汽动泵、抽汽安全阀动作时、停机打开真空破坏门、锅炉大修后吹管打靶时,均会造成噪声超标排放。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电厂应急指挥机构

执行参见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3.2 车间应急指挥机构

3.2.1应急指挥机构

    运行车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

 

 

 

 

 

3.2.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2.2.1组长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超出车间处置能力时,向电厂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3.2.2.2副组长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2.2.3应急成员职责

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4 应急处置程序

4.1 响应程序

1)当噪声异常排放时,首先发现人员立即向当值值长报警,向车间主任汇报,值长接警电话为电话6800/6888、2628995/2628900。

(2)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发生异常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发生时间;

②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等。

(3)接到报警的部门如果不是当值值长,接到报警的部门必须告知报警人员向当值值长再次报警,同时,必须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通报给当值值长。

(4)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

(5)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①值长不进行应急启动,由事故车间依据现场设备损坏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②值长监督事故车间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6)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响应:

①全面启动本处置方案,事故车间进入应急状态,由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控制;

②事故应急有关的人员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集控室;

③指挥运行人员降低锅炉负荷及压力,降低蒸气流速,尽量减少噪声排放。

④安全生产技术部向环保监控部门汇报情况。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处理。

(2)噪声超标时,人员应减少外出,到现场工作应逐级汇报,在现场工作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配备耳塞防护用品。

(3)噪声异常时,工作人员不准长时间待在噪声排放现场。打靶、吹管期间,不经允许人员不准进入安全隔离区域。

(4)运行人员应做好设备的运行调整,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缩短噪声超标时间,减少噪声污染。

(5)如长时间不能恢复设备正常运行,造成噪声污染时,应申请停运锅炉、汽轮机等主机设备,待设备完好后,方可投入运行。

4.3 现场恢复

抢险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后,生产维护检修人员清理并撤出现场,检修负责人与应急人员再次核实现场处理情况。现场清理结束后向现场指挥汇报。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电厂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4.4 事件报告程序

执行《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 安全注意事项

(1)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严禁长时间逗留噪声超标区域。

(2)对于噪声对人员造成影响严重现象时,如头晕、呕吐等症状不能适应工作现场时,应紧急撤离现场,进行救护。

 

 

 

14.6 粉尘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粉尘管理水平,降低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安全风险,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建立异常情况下快速、有效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抢险机制,确保粉尘达到要求,根据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发生的粉尘浓度异常排放、爆炸应急处理。

2

粉尘收集、处理装置、通风装置故障,导致有限范围内粉尘浓度异常,尤其是煤尘超过一定数值后遇明火、高温会发生爆炸,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环境。炉尘中SI02含量高,长时间人员吸入会照成尘肺。 

2. 危险程度

粉尘异常高浓度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如果有限空间内有爆炸性的煤尘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高温会发生爆炸,对从业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发生在输煤筒仓、炉前仓上煤期间煤尘量大,相关设施故障造成粉尘超标,带来爆炸风险。锅炉运行期间,灰渣装置故障造成大量扬尘,污染环境。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电厂应急指挥机构

执行参见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3.2 车间应急指挥机构

3.2.1应急指挥机构

    运行车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

 

 

 

 

 

3.2.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2.2.1组长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超出车间处置能力时,向电厂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3.2.2.2副组长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2.2.3应急成员职责

事故应急成员随时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调度,进行事故应急抢险。

4 应急处置程序

4.1 响应程序

1)当发现粉尘异常排放时,首先发现人员立即向当值值长报警,向车间主任汇报,值长接警电话为电话6800/6888、2628995/2628900。

(2)值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故的以下信息:

①发生异常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发生时间;

②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

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④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等。

(3)接到报警的部门如果不是当值值长,接到报警的部门必须告知报警人员向当值值长再次报警,同时,必须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通报给当值值长。

(4)值长立即报告电厂当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指挥现场人员立即行动,以减缓紧急情况,并评价紧急状态,判断级别。

(5)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①值长不进行应急启动,由运行车间和检修中心依据现场设备损坏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②值长监督事故车间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6)事故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响应:

①全面启动本处置方案,事故车间进入应急状态,由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控制;

②事故应急有关的人员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集控室;

③指挥运行人员降低锅炉负荷及压力,降低蒸气流速,尽量减少噪声排放。

④安全生产技术部向环保监控部门汇报情况。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筒仓、炉前仓收尘、通风设施故障

(1)运行人员及时汇报值长,联系检修人员进行现场处理。

(2)如现场暂时无法处理,暂停输煤设施运行;

(3)安全生产技术部人员现场测定粉尘浓度,如接近爆炸极限,组织进行强制通风、收尘,同时排查现场温度情况,消除高温、火源。

(4)持续监测粉尘浓度,直至合格。

(5)如筒仓、炉前仓检修,应将煤仓放空,采取可靠的通风措施。人员进入前要测定粉尘浓度,合格后方可入内。检修工作如需动火,应办理动火工作票。

(6)现场人员佩戴好防尘口罩,防止职业危害。

4.2.2输灰系统系统故障

(1)根据《除尘输灰系统异常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运行人员组织进行清理,清理时佩戴好劳保劳保用品。

4.3 现场恢复

抢险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后,生产维护检修人员清理并撤出现场,检修负责人与应急人员再次核实现场处理情况。现场清理结束后向现场指挥汇报。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电厂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4.4 事件报告程序

执行《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 安全注意事项

(1)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严禁长时间逗留。

(2)对于粉尘对人员造成影响严重现象时,如头晕、呕吐等症状不能适应工作现场时,应紧急撤离现场,进行救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