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110043203860/2024-002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石桥镇政府 组配分类: 政务信息
成文日期: 2024-04-1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农业生产】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一喷三防”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4-04-15 15:4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根据上级农业部门预测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小麦蚜虫中等发生,部分区域偏重发生;白粉病中等发生;小麦条锈病偏轻发生,若气象条件适宜,有中度流行风险;小麦赤霉病田间菌源充足,齐穗扬花期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局部有中度流行风险;麦蜘蛛在水浇条件差的麦田中等发生;茎基腐病在管理粗放的麦田逐渐显症。

预报依据:一是气象条件适宜。春,雨雪偏多,田间湿度较大,据气象预报,2024年春季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4月份降水偏多1~2成,5月份降水偏少1~2成,田间温湿度对病虫害发生较为有利;二是种子药剂包衣(拌种)覆盖率高,对病虫发生有抑制作用。试验表明,高质量的种子药剂处理对预防和控制小麦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蚜虫效果显著。三是耕作制度易于病害发生。密植栽培、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及大量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土壤中菌源量连年积累充足;四是品种布局易于病害发生。我小麦主栽品种为济麦22、鲁原 502、山农 28等山农系列品种等。从主栽品种抗病性及布局来看,白粉病抗(耐)病品种具有一定面积占比但条锈病、纹枯病则以感病品种为主赤霉病均为感病品种。

一、拔节期。重点监测条锈病、麦蜘蛛等病虫害发生动态,指导科学防治。

1.小麦条锈病。属于全国大区域气候性流行病害,外地菌源入侵,病原菌随高空气流由南方向北方传入。条锈病防控要全面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策略,及时封锁发病中心,严防扩散蔓延。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农药可选用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等复配剂,兼治白粉病,一喷多效。

2.麦蜘蛛。重点监测水浇条件差及管理粗放的麦田,对已达防治指标地块(每尺单行≥200头或单株6头以上),选用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毫升/亩,或5%阿维菌素悬浮剂4-8毫升/亩均匀喷雾。

二、抽穗扬花期。继续监测条锈病发生动态,应用“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一次施药防治麦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多种病虫害。坚持达标防治(麦蚜百株≥500头,白粉病病叶率≥10%),兼顾预防赤霉病,防治适期一般为4月22日至5月5日。“一喷三防”杀菌剂可选用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唑醚·氟环唑、戊唑醇、丙环唑等任一种,杀虫剂选用噻虫·高氯氟、氯氟·吡虫啉、噻虫胺、啶虫脒、联苯菊酯等任一种,再加入含氨基酸的水溶性叶面肥,或者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兑水后均匀喷雾。整建制地块宜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大型施药机械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精准施药,提高工作效率和农药利用率。抽穗扬花期,同时重点关注小麦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4月下旬至5月初,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雨雾停后立即专门喷杀菌剂预防。农药可选用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农药重点喷雾穗部。

三、灌浆期。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若确需用药,参考抽穗扬花期用药办法,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

注意事项:要合理用药,如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仅仅对赤霉病等镰刀菌有效,对锈病、白粉病没有效果,生产上建议选用含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的复配制剂,起到“一喷多效”作用;在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时,要保证足够的使用量,减轻毒素污染,延缓抗药性发展速度;喷药时一定要用足水量喷匀喷透,特别是密度大的麦田,确保防效;周围存有鱼虾蟹等养殖区,慎用菊酯类农药;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喷药,避免漂移药害事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收获。

 

石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24年4月


(编辑:太白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