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70800MB235734LH/2025-0057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党政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图文解读 |
| 成文日期: | 2025-02-06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近日,济宁太白湖新区正式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济太管办发〔2025〕1号),该方案以其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文件,该方案体现了当前营商环境改革从便利化向赋能化转型的重要趋势。本文从专业角度对该方案进行深入解读。
一、系统化设计:构建营商环境新生态。与传统聚焦单一环节的优化措施不同,太白湖新区的方案采用了系统性思维,构建了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方案围绕政企沟通、政策落实、企业培育、要素保障、企业家服务等五个维度展开,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架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提出的“四大培育计划”:萌芽计划(个转企)、雏凤计划(小升规)、鸾凤计划(规做精)、领航计划(优上市),这四个计划相互衔接,形成了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周期培育链条。这种设计既符合企业成长规律,又避免了政策碎片化问题,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机制创新: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方案在政企互动机制上进行了重要创新。“企业家会客厅”制度由区领导轮流主持,实现了政企沟通的常态化、制度化和高层级化,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提升诉求响应效率。
同时,方案建立了企业诉求分类处理机制,通过“简易事项、高频事项、复杂事项”三张清单实现精细化管理。这种“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体现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统一服务向精准服务的转变,是政府服务理念的重要突破。
三、政策落地:创新“免申即享”模式。方案提出的“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模式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传统政策兑现过程中,企业需要经历主动申报、准备材料、经过审核等环节,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而“免申即享”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精准的企业画像系统,体现了数据驱动治理的现代理念。同时,政策兑现“落实到人”的要求,增强了责任约束,提高了政策执行力。
四、赋能体系:要素支撑全面升级。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赋能体系,针对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瓶颈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一是创新赋能,通过布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二是空间赋能:推进产业用地整合优化和供应工作,保障企业发展空间需求;三是金融赋能:搭建全方位资本服务平台,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四是人才赋能: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强化人才支撑。这种全方位赋能模式,超越了传统的优惠政策思路,着眼于培育企业内生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企业家培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方案专门设置“企业家队伍培育”章节,体现了从关注企业到同时关注企业家的重大转变。“企业家成长计划”和“企业家关爱工程”不仅关注企业家能力提升,还注重健康关怀、心理支持等软性服务。
这种以人为本的政策设计,契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地位,有助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成长的良性互动。
六、实施建议与展望。尽管方案设计系统全面,但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制定实施细则和时间表,确保政策落地;二是建设一体化政务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共享通道,为“免申即享”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策效果评估体系,确保政策实效。
太白湖新区的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代表了当前营商环境改革的新方向: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从便利化导向转向赋能化导向,从政策供给转向生态构建。这种系统化、生态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模式,不仅有助于培育市场主体,更能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和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该方案的创新实践,为其他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太白湖新区的探索值得持续关注和期待。
(专家信息:徐岩龙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四级调研员)